(),
安芹细细地说着,末了再补充道:“因为韦谱喊人的声音很大,民女担心吕茶和窦婷有事,所以才让自家的马车停下。
将马车帘别住、伸头出去就看了个首尾。
只是事情发生得太快、太突然。吕茶跑出来、窦婷帮助劝阻,却被吕茶给一把拽前、再推了她一把、她撞向韦谱长剑……
我没来得及救窦婷。
等再看到韦谱一剑剑刺向窦婷的时候,我……民女、民女吓坏了,脑子里只剩下了一片空白。
是民女的车夫、见势不妙,便赶着马车、快速地离开了那里、返回了府中。
在返回的过程中,因为未能及时放下的马车帘,民女的眼角余光、就看到了施沁从树林中跑出。
民女有将这件事告诉给杜婶,可杜婶去找施沁的时候、施沁却矢口否认。
不止是她,包括那一路上马车里的女子们、都没有一个人透露出半点儿消息。
窦婷曾经救过民女的命,所以民女才告诉了杜婶。只是没有想到:会因此害了窦府和杜家。”
安芹说到这儿,双膝跪地,含泪问道:“狄大人,是民女害了窦府和杜家对不对?
如果民女当初什么也没有告诉杜婶、如果让官府就那样将案子了结,是不是杜婶就不会再执意追究?他们、他们也就不会、不会惨遭横祸。
狄大人……民女有罪。民女在告知杜婶之后、又懦弱求自保、不敢当堂作证并逃跑……
狄大人,请您、请您判罚民女吧。不论是什么、民女都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因此地不是堂审,狄映侧开了一步。
双手虚扶了一下后,见其摇头不起,也不便硬行拉拽。
便直腰,正色,缓缓道:“本官曾经遇到过一个案子。一女子贪玩,夜间拉上同伴去街头游景。
同伴仔细,担心二女不安,便喊上了自家兄长和弟弟陪同。
在街上四逛时,那女子忽见街尾有几个地痞模样儿的人、坐在店铺门前的石阶上、手里把玩着匕首。
那女子就不断地看向那几人。同伴的弟弟阻止她,她依旧未听。
时间一长,那几个地痞中有一人,十分厌恶她的眼神,便呼喝着朝她走过来。
同伴的兄长见状,急忙上前、想要平息对方的怒气。
可才靠过去,嘴刚刚张开、劝解的话都没有吐出一个字,就被那人给一匕首、扎进了肺部。
当场倒地、吐血不止,几十息后便已命亡。
几个地痞一哄而散。
事后,杀人的地痞被擒获,然:让那女子出堂作证时,女子却不肯。
同伴与其弟、因与死者是亲属关系、证词无效。
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女子身上。
那女子却怎么都不肯当堂说出、她亲眼看到和经历的一切。甚至!
她还跟同伴及其家人、振振有词地说:‘是你兄长自愿出头的、是他没本事偏还想逞能,一切与我无关。我若出堂作证、那些人不会放过我的,凭什么我要去?’
没过多久,那女子便被其家人给远远送走。
那杀人的地痞,虽然有了匕首和血衣为证,但终因缺乏了关键的人证,而无罪释放。”
说到这儿,狄映问向听怔住了的安芹。
“你知道那女子后来怎么样了吗?”
安芹垂头,想了数息后,轻声回答:“她没有感恩之心、更没有负罪之情,她会快快活活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狄映摇头。
“她虽然没有那些,但她也终究没能快活。一个没了底线和良知的人、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付出的人,又岂能得到别人的良知和尊重?
在她远走之后、因为缺少了家中长辈的看管,贪玩的性子愈发肆意。最终被人拐子拐卖。
等她父母将案子报到本官这儿来、本官沿索剿灭人拐子、找到她时。
她已形容枯槁、浑身烂臭、奄奄一息了。年仅:17岁。
她的父母,哭着用头撞墙,疯狂地后悔。
后悔当初不该教导她:如何违背良知和道义。到了、只有为其收尸的份儿。
那时本官也才知道:原来她最初还有那么一丁点儿良性、她原也想出堂作证的。却是她的父母一力阻止、并教导了她那些话、那些安慰自己的理由。
于是她就心安理得地、继续逍遥快活,结果却生生将自己无比凄惨地葬送。”
说着,狄映郑重神色后再道:“安芹,你及时回头、找回了自己的良知。本官、代杜婶和窦婷、谢谢你。
当初,若没有你对杜婶的仗义执言、虽然有可能窦府与杜家的人不会身死。
但是:没有人想不明不白地活着。
本官能告诉你的就是:杜婶从来没有因此埋怨过你一丝半点儿。反而在提及你时、满满的都是感激不尽。
即便你后来不愿意出堂作证,她也没有怨过你、没有责备过你一个字。
很多时候,救人就等于自赎。你真正错的是逃避过一次。
现在,此案由本官接手,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他日公审,希望你依旧能不改初衷。”
安芹流着眼泪、额头触地,哭笑着应了。从身到心的坦然。
安母此时已羞愧得满脸通红,抱着女儿、自责又后怕。
狄映退开一步,等她俩情绪都稍微平稳了些后,才问道:“施沁现在在哪儿、你们有谁知道?”
安芹听到狄大人问起这个,忽然想起了什么。
忙不迭地爬起身,左右看了看。
狄映见状,走去了院外,示意其他人都避远。
再转身看向拔腿就跟出来了的安芹。
安芹再次左右看了看后。
才压低了声音道:“狄大人,民女在福州‘普慈庵’暂避的时候,有发现附近的、那些有权有势人家的家祠、或者家庙里,很不对劲儿。”
说着,手按在胸口、强忍着羞意再道:“似乎那些都是淫祠……民女、民女初到‘普慈庵’后,有一日听到林间喧闹,问过小师傅。
小师傅不让打听,只嘱咐民女夜间不要出门。
之后没多久,民女去离庵不远处的山涧边作画,就见一顶小桥抬了个女子、去往山涧另一侧的家庙。
轿帘晃动间、民女注意到:那女子似乎就是施沁。
只是当时光线并不明亮、加之那女子浓妆艳抹、穿着清凉,民女羞赧,便没再细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