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便高三了。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从出生到现在,恍如一场梦,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对于我来说,已经经历了太多小康家庭孩子所没有的苦痛。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以至于很多新鲜事物,我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换句话说,许是麻木了吧。然而,在阴暗方面,我却敏感得超出了一般人,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敏感这个陌生的世界一样。内向的人,可能大都是如此。
听到讥笑或是受到心灵伤害时,他们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心里已掀起了波涛,这就如同你把一块岩石扔入泥潭,虽然泥潭的创伤会慢慢愈合,然那块岩石却再也难以出来。
让我想想,我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从心底里感到快乐幸福的日子,很多看似露出笑容的时候,只是脸上的皮笑而心不笑。即便是到了高中照样如此。高中,是心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
平常的一节体育课,一般来说,若是自由活动,我都是默默呆站在一边,看着别人打羽毛球或乒乓球,初中这样,高中还是这样。
只是场景变了,人也变了,少了欺负自己的人,多了冷漠无视的人。有时候,在我眼里,他们不过是一群会说话会走路的动物,仅此而已。
站得累了,我场,倚靠在跑道旁的铁栏杆上,望着空荡荡的草坪,一幅幅怪异诡辩的画面从我脑海中涌出。有人在哭,有人在笑,有人在骂,有人在嚎。
如果有人问我在看什么,我不会回答,我选择沉默。抑或是我习惯了沉默。
我当然不是在看人,我在看孤独。品尝着安静内心微微刺痛的滋味。即使阳光照在我身上,映射出的,也只是我一个人的静止的背影,别人是活动的。
好似未来的你穿越到了过去,你只能看着他们,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而你自己什么了也做不了,你无法喊叫,无法言语,纵使你站在显眼的地方,也不会有人来理睬你,因为你的存在为0。
心中的阴寒终究不是阳光能驱散的,但却也可缓解这种彻寒。
空旷的草坪上多了几个人,原来他们在踢球。其实我不明白这种危险的运动究竟好玩在哪里。一颗破球踢来踢去,除了消耗体力浪费时间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吗?如果说是为了运动,那么还不如慢跑来得安有效。
说意外意外到,我分明看到一个男生将足球用力踢了出去,说他会踢也好,不会踢也好,总之那颗飞出去的足球正好不偏不倚,射中了左侧不远处的一个穿橙色衣服的男生的裆部。
他即刻弯成了虾米,“嗷嗷”痛叫起来。甚至躺倒在了草地上。
几个男的围了过来,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又“哈哈”笑了一阵,之后才有人提议要不要抬到医务室。
然而,说这些话的男生也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一人将之真正付诸行动,很快,他们就又投入到了足球运动中。整个过程没有人关心地问他过一句“要不要紧”,“痛不痛”,也没人扶他一把送去医务室。
幸运的是,也许他的伤不是我想象得那么严重,约莫六七分钟后,他居然又活蹦乱跳地加入到了那群人当中去。
同学之间尚且冷漠到如此,何况生人乎?
原来他平时称兄道弟的人不过是一帮狐朋狗友,更可悲的是,那个受害者还不自知,像是被同化了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是足球蒙蔽了他们的良知?难道非要到受害者真出了什么事情他们才会幡然悔悟?传递正能量,所谓的正能量到底在哪?
是的,地震中有正能量,台风中有正能量,洪水中有正能量,募捐中有正能量。
非要到领导人呼吁起来;非要到触目惊心的画面放映出来;非要到震人心魄的呐喊声爆炸般从人们心灵深处升起来,那正能量才会像积压的火山般喷发出来。
平常你看得见正能量么?我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是少得可怜,它往往被几个冷漠的眼神或是动作所淹没过去。
我曾开玩笑似的对一个算是半个朋友的同学说:”最近又便秘了。“
结果他想也不想就回一句:真恶心,关我屌事。
是啊,是不关你屌事,可你连一句基本的关心,简单的问话都不会说吗?首先想到的居然是这样的一句话?
小学有思想品德,这本来是挺好,可似乎老师都不怎么注重这门课程,一般随便讲讲就了事了。而且一到初中,这门课干脆就成了虚无,所学的所听的,也在学生的言行中彻底湮灭。
我觉得每所学校都有必要增设一门”温情课“。在法律下,看似和平的社会仍然暗潮涌动,因为法律是死的,所有人都只能死板地遵守它,毫无情感可言。
而温情,则是一种能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自我约束。温情也不是如思想品德那样翻看一下书本过过味道就可以,它或许是个故事,是首歌,是段视频,也可以是张图片。
通过老师生动注入情感的语言陈述它,让学生们能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温暖与爱,或是沸腾的正义。
每天唤醒一下学生们的温情,打架斗殴或许就不会再发生,宽容理解也将四处可见。
就像墨家的非攻,兼爱一样。倘若每一位学生都能把他人当作多年的朋友,遇到不熟的也能淡得如女生之间的闺蜜般融洽,那该多好!
再进一步,社会中或许就会少很多犯罪分子,尤其是青少年年龄段,并多出拥有正义感的人。
等到哪一天你看见一个乞丐的第一个念头不是避开视而不见而是立马掏出腰包给予施舍时,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爱的温情社会。
到那时候,法律也就成了虚设,因为每人心中都有一条无形的法律,那就是温情。
当今,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和仪容仪表,管管纪律,以为道德不需要培养自己就会慢慢形成。
那我可以很明确地说,倘若再这样下去,学生心中的温情只会隐藏得越来越深,可能一尘不变,也可能变为负数,但绝不可能出现增长。等到哪天人们没有灾难,募捐,真正达到和谐的那一天,也就是温情消亡之时。
最后一提,也许有人会说,学生的课程本来就很紧,哪来的时间去挤一节“温情课?”
温情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重点就在于它温情二字,它可以是一分钟,可是是午休前的一段小故事,也可以是下课的一次互动。这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叛逆期的学生来讲。
说实话,我所听到的高中的午间新闻或音乐欣赏的意义远远低于讲一段正能量的温情故事。新闻或是音乐,学生们也只是听一听,最多唏嘘一番便完事了,除了消遣之外还有什么用场呢?
而温情,起码可以让学生心里多出一丝温暖,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一点隔阂与陌生,还有那如影随形般的冷意。
2015年10月29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