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的晚饭吃完,一个个都揉着肚子,一脸满足的瘫坐在凳子上。
小孩好像有永远也使不完的精力,刚吃饱饭,也不怕冻,在院里到处跑。
大毛这个最小的弟弟,成为了哥哥姐姐们争抢的对象,一会儿大郎背着大毛跑几圈,一会儿又被金宝金花抢过去,要给他搭人轿坐轿子。
相比起哥哥姐姐们,三郎和四娘就安静多了,龙凤胎总能自己凑成一对,用他们自研发的加密语言,聊得火热。
屋内,大人们闲聊着,刘柏和刘仲试探着问了下秦瑶打算让谁接替总管一职,秦瑶并没有说自己找了芸娘,只说她还在考虑中。
不过也明说了,兄弟三人并不在她选择范围内。
听闻此言,老宅众人虽然有些失落,但也并未多言,反正他们相信,有好处秦瑶是不会忘了他们的。
既然她另有人选,那他们就拥护她选的人就行。
而且,兄弟三人心里也都清楚,自己字都不识得几个,木工也不精通,秦瑶不选他们,兄弟三人还松了一口气。
就只有刘季意见多,小小声嘀咕:“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总管这么重要的位置不留给自家人,其他人能信得过?”
一个虎头帽,给金宝。
还有一对布偶羊,给大毛当玩具。
等到困意上来,才放下笔,盖了燃烧旺盛的炭盆,上床睡去。
刘季心头一跳,立马起身,直接溜了,“我看书去!”
惹不起他还躲不起嘛!
刘老汉这才收回巴掌,大吼一声:“这还差不多,好好看,多看点!”
大郎兄妹四个哈欠连连,赶紧洗了脸洗了脚,回屋睡去。
何氏顿时眉开眼笑,“那我就不客气了哈~”
张氏和邱氏的也是绢花,张氏是紫色的,邱氏是蓝色的,都和她们很相配。
各地的账目要结算清楚,秦瑶和钱旺赶着马车,跟随刘仲去到县城周边几家原料供应商处,把尾款全部结清。
刘季怒目,老子这是招谁惹谁了!
“你还敢瞪老子?”刘老汉抬起巴掌,还想给他一大耳巴子。
秦瑶微微颔首,这才按照长幼顺序,把给老宅众人的礼物交给孩子们,让他们给祖父祖母伯伯伯娘送过去。
接下来的日子,都在为了年前停工做准备。
不过各个生产车间的锁一定要锁紧,免得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一记警告的眼神递过去,“老老实实烤火。”
金花哦了一声,偏头冲大毛做了个鬼脸,小家伙咯咯笑着扑到姐姐身后,抱着她,眼睛望着堆满东西的大桌子。
大饼秦瑶张口就来,“这也算是咱们老刘家一起的打下来的基业,缺了你们任何一个都写不出一个刘字来!”
如此忙碌到腊月二十三号,一切杂务都已经清算完毕,就等明日上午白善的人过来把今年最后一批文具礼盒拉走,便可以休息了。
这个事,对村民们来说可是件新鲜事。
刘柏刘仲刘肥兄弟三人,一人一套笔墨。
不少厂外的村民,都闻讯过来瞧热闹。
打开盒子一看,正是自己刚刚瞥见就惦记在心里的两朵绢花。
秦瑶笑道:“字还是要学起来,以后要是厂子越办越大,还得劳烦你们帮忙搭理,不会看账不会认字可不行。”
这绢花一大一小配对,颜色相近,一个是鲜红色,一个是浅一点的橘红色。
秦瑶耸耸肩,继续给金宝、金花、大毛发礼物。
“把手脚暖一暖,一会儿就回去了。”邱氏逮住想往秦瑶那边靠的金花,摁在凳子上,伸手一探,天爷哦,那小手凉得跟冰渣子似的,冻得邱氏都一哆嗦。
何氏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手伤了正歇着的她,立马起身上前来迎接秦瑶,帮她拿东西,顺便偷看一下都有什么东西。
一个兔毛围脖,给金花。
给刘老汉准备了一双皮质的靴子,尺码正合适,老人喜欢穿宽松点,因为常年下地干活,脚面有变形,宽的不会挤。
厅内热热闹闹,欢声笑语不断,一派其乐融融。
秦瑶今天起得晚,这会儿还没困意,洗漱一下,拿着火盆回房,把自制的笔记本开摊,写一写年终总结大会的流程。
对大嫂这般行径,邱氏只能无奈叹息,将在院里玩闹的孩子们招呼进来。
“弟妹你真是有心了!”何氏激动的看着秦瑶说道。
秦瑶冷眼一扫,他这才闭上了嘴巴。
直到夜深,老宅众人离开,院里这才安静下来。
秦瑶把年终总结大会的时间定在二十四号午后,到时候全体工人一起到堆料的空广场上集中。
秦瑶见她如此,当然是第一个把礼物递给她。
顺路又到县城钱庄,把银钱兑换出来,方便后面给工人们发放工钱。
何氏就喜欢这种鲜艳的东西,拿出来看了又看,简直爱不释手。
刘季朝天翻个大白眼,“嘭”的关上房门。
那么多人,需要有人维护秩序,秦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刘柏刘肥的车队负责。
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看老宅众人已经有些困倦准备离开,秦瑶起身来到自己屋内,将先前准备好的礼物都拿了出来。
何氏眼尖的,早已经看见装在盒子里的精美绢花,整个迫不及待。
秦瑶也没有阻止村民们的好奇,干脆敞开了大门,让他们进来。
刘老汉那个欣慰感动哟,眼里已经包含了热泪,看着秦瑶,暗暗在心里感谢祖宗庇护,给他们刘家派来这样一个好女子。
<div class="contentadv"> 转头,见刘季一脸无所谓的在刨着火灰,没忍住伸长手过去,给了他一个爆栗,“瑶娘说话呢,你听着点,什么样子!”
之后就是场地布置了。
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上午帮助白善家的车队上完货,中午大家伙在食堂吃完今年最后一顿午饭后,秦瑶亲自带队,指挥各组管事选出来的二十名工人,开始布置会场。
每个人都要有座位,凳子不够,就用稻草把子做替代。
一个个被村民们垒成一把把,还没来得及叠成稻草垛的把子,全部被借了过来,铺在广场上,成了一排排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