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是没有白写!
看到了后世的太平人间,听到了自己的工作被赋予的意义,宋慈的脸上泛起了笑容。他拿起刚刚记下来的手稿,向宴席上的同窗们辞行。
诸位,宋某忽然想起来要添补一些书中内容,先行告退,还请诸位谅解。其他人自然都连连表示不打紧,宋提点还是回去忙正事要紧。
大家都知道,他回去肯定是要把今天在仙画里受到的启发写到《洗冤集录》里,大家又是佩服又是羡慕,全然没有之前的不屑。
也有许多的古代有识之士,将自己的注意点放到了后世热闹又祥和的夜晚上。
李世民感慨:没想到后世连晚上都这么的热闹,简直和白天全无二样。
长安的上元灯节也很热闹,东西两市人头涌动,但平时的晚上严格执行宵禁制度。而看后世的夜晚,似乎一直都是这样热闹,并不是一天两天。
身为掌权者,自然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但是,他们街道上并未看到巡逻的安保人员。李世民陷入到深深的疑惑当中。
在秦朝,同样一位姓李的男子正在反复的琢磨这句话,“司法的尊严,法律的权威,国家的公信力……
这自然不是别人,而是法家传人的李斯。和他同样陷入到沉思中的还有正在思索自己心中王道的扶苏。
后世,似乎并不拘泥于是儒还是法,他们既强调教化与人性良善,但也重视律法,认为法律的权威不容挑衅。
扶苏将这一点记在了心上。
……
【世界法医学鼻祖,维护司法尊严的宋慈,名列古代十大名医榜,实至名归!】
【下一位,同样是鼎鼎大名。】
【他的书还被写成了歌曲,十分魔性。】一段让古人听上去十分古怪的音乐响了起来。一个男声含糊不清的唱道: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
“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
br/>
但现在听到的这种曲风,却更是突破了他们的想象。
所有人:
脸上的表情活脱脱就是一个囧字。
这到底是唱了些什么啊?!
【对!这位就是写了《本草纲目》,被后世称为“药圣”的李时珍!】
……
明朝。
友人和在场的弟子以及李时珍的子孙辈们都纷纷站起身,向他祝贺。
恭喜东璧。
恭喜师父!
李时珍呵呵的笑出声,只觉得此生无憾了,过去几十年到处寻药的艰辛也似乎如云烟一样散去。只有他刚满十岁的曾孙好奇的问:“曾爷爷,刚刚那乐曲是你写的吗?”
为什么听上去那么奇怪?
李时珍的笑容呆滞了那么一瞬:不是我!别乱说!他也不知道那乐曲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注意!医圣是张仲景,药王是孙思邈,而药圣则是李时珍,不要搞混啦。这个称号,也能看出李时珍在中医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李时珍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爸和他爷爷都是医生,按照古代子承父业的习俗,李时珍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个医生。】
【当然了,那个时候当医生不是最好的选择,科举出仕才是。李家虽然在杏林里颇有名气,但终归还是想要改头换面,成为官宦之家。于是李时珍的年轻的时候也曾寒窗苦读多年,想要考取功名,无奈三次考试三次落榜,最后一次还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大彻大悟,不是,从此看透了自己可能就没有当官的命,于是就乖乖的跟着父亲转向了医学之道。】
青年李时珍垂头丧气的从府衙放榜的地方离开。
新的举人名单里依然没有他的名字。
他和同窗饮酒消愁:“可能读书出仕这条路就是不适合我吧。”
刚回到老家,李时珍因为心情的波动和受了风寒,一下子就病倒了,在床上足足躺了一个多月,消瘦非常。
父亲,我觉得我不是读书的这块料。”病床上,李时珍拉着父亲的手,诚恳的道:“我也不想再参加科举了。我自幼就跟着你在外面行医救人,不如,您就传授我真正的
医术吧,我也想成为悬壶济世的大夫。
李父叹了一声,看着瘦到脱相的儿子,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这是李时珍的不幸,但却是中医学的大幸。】
三国。
当过郡守后发现自己实在不适合的张仲景深有同感:“有的人适合出仕,有的人适合行医,不必强求。
说实话,回首他的郡守生涯,对民生有所建树吗?
好像也没有。
现在的他深深觉得,那些年的时光如果能用来研究医术就好了。可惜悔悟太迟。
西晋。
皇甫谧也在点头:“当个郡守也就只能救一郡之人,当个名医却能救天下人。”所以他几次拒绝皇帝的征召有错吗?
没有!
只有嬴政和刘彻,还有他们的官员们,正在补充自己的科举知识。果然是考试,而且似乎不限身份。
可学!
当然,具体怎么考,怎么学,还要好好的斟酌一下。两位雄主都在自己的心里打起了算盘。
【找准了自己的赛道之后,李时珍一鼓作气势如虎,成为了当地的名医,然后先是治好了楚王儿子的病,被楚王聘请为王府的私人医生,后来又被皇帝召为御医,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圆了少年时的出仕之梦。】
【只不过,他遇到的是嘉靖帝。】
【这个史上颇受争议的奇葩皇帝。】
穿着宽袖道袍,看上去仙风道骨的嘉靖帝缓缓从内室走了出来。
悠长叹道:“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2俨然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
【除了刚当上皇帝那一阵比较勤奋之外,后面二十多年从不早朝,简直和他那位一个人就把全内阁的活儿都给干了的老祖宗朱元璋完全不同!】
【嘉靖帝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放在了玩弄权谋之上,正儿八经的政事他是不理的,就爱炼丹修道。】
【医生是什么?我不看,生了病找道士。】【草药是什么?我不吃,吃个仙丹就可以了嘛。】大殿上,群臣们正在议事。
殿上的那张雕龙鞣金宝座却空空荡荡。镜头一转,嘉靖帝正穿着道服,亲自在守着丹炉呢。
【对了,
当时他服用的金丹里还有鸦片的成分,福/寿/育这个名字也是嘉靖起的。就真的是,呵呵。】
金陵皇城中。
朱元璋扯了扯嘴角,他之前被仙画气得吐血,好在只是气急攻心很快就醒过来了。
本来太医和马皇后是劝他以后就别看仙画了,免得再变得情绪激动。朱元璋一开始也答应了,但等仙画真的开始的时候,却还是偷偷的命宫人打开了窗户——不打开也没用,仙画那声量,关上窗子也依然是清晰入耳的。
那不如索性坦坦荡荡的看。
朱元璋就不信,这仙画还能每期都找他老朱家的茬?结果,他就听到了这个。二十多年不上朝!
这不孝子孙,他……他他他怎么敢如此放肆!
想想他祖宗我,兢兢业业,每天只恨不得能有二十四个时辰,最好朝臣们都不要休息,鞠躬尽瘁死在岗位上。
结果他的那些不孝子孙们就这样对待他辛苦打下来的偌大家业?!
朱元璋本来想要平心静气,但发现自己做不到,最终还是摔了一个杯盏。
他在心里考虑得定个家规,后面的皇帝们,不管别的,最起码这朝会还是得按时出勤,不能缺席。
路小柒永远也想不到,她提到嘉靖帝忍不住多扯了几句闲谈,竟然就催生了史上第一个针对皇帝的考勤制度。
当然,也有其他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跷。
汉武帝刘彻就道:“这嘉靖帝听着似乎昏庸,但实际肯定非凡人。”
和他在一起看仙画的平阳公主好奇的问:“陛下为何如此认为?”
听上去就是个昏君啊。
刘彻一笑:“可以二十多年不上朝,但却依然可以安心的修仙炼丹。要不就是被人架空成为了傀儡,要不就是他很放心朝政,知道不会出什么乱子。
乱子指的是有人造反或者是有人居心叵测。
平阳公主也是在权力漩涡里长大的,立刻就懂了自己弟弟的意思。
如果是傀儡的话,那留二十多年未免过长。所以,应该是后者。
她看向刘彻,眼睛里有着一丢丢的担忧。
刘彻重重的咳一声:“皇姐,你想多了。”
他觉得参与才是最有乐趣的,
他有极强的掌控欲,不能容忍任何事情偏离自己的手掌心,不可能像嘉靖那样。而且,他现在可是有着大志向的人。
觉得自己成为了天选的刘彻挺直了腰杆。
他要做的,可是千古一帝!
……
【所以,当时的太医院为了投其所好,乌烟瘴气,李时珍很看不惯这种行为。他认为炼丹的原料都是朱砂、水银和硫磺等物,是有毒的,绝对不能服食!】
看着同僚们将原本的汤方都弃之不用,转而研究丹丸。
中年李时珍叹了口气,摇摇头,又不好说什么,直接回到藏书室看书去了。眼不见为净。
晚上在家的时候,他愤而提笔,在纸上写下:
“其说盖自秦皇、汉武时方士流传而来。岂知血肉之躯,水谷为赖,可能堪此金石重坠之物久在肠胃乎?求生而丧生,可谓愚也矣!”3
【他这样的态度,在当时的太医院肯定是混不下去的。久而久之,李时珍也就心灰意冷了。】
【他留在太医院把里面珍藏的医书都给看完,御药库里的药材都认完了之后,待了一年就自请回乡了。】
被评价为千古一帝的嬴政,和努力想要成为千古一帝的刘彻只觉得自己的膝盖又中了两箭。怎么回事?
炼丹修仙这件事情是过不去了是吗?扶苏看向自己的父皇。
嬴政面无表情:“朕已经不吃仙丹了。”
所以,别看,别问。
扶苏眼中流露出满足的笑意,躬身行礼,倒是让嬴政怔了怔,心情变得微妙起来。
【回乡之后,李时珍创立了东壁堂,东璧就是他自己的号,开始了济世救人的职业生涯。】【这个时候呢,他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李时珍正在东壁堂中给人把脉。
这时候,几个人忽然拉着一个江湖郎中走了进来。
为首的人对着李时珍行了一礼:“李大夫,俺们知道你医术高明。现在有一桩事,还请你为我们主持公道。
这人指着那个哭丧着脸的江湖郎中,义愤填膺的说道:“近日,俺爹生病,就找了此人来看诊。诊金俺们一分不少的给了他,还以礼相待。但俺爹吃了他开的方子之后,不仅病还没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了!
他道:
“李大夫,俺们就是想要麻烦您帮忙看一下这郎中开的药方,看看是不是他故意开错方子,好骗俺们的药钱!
那郎中死命挣扎:你这是污蔑!我照着古书上的汤方开的方子,有什么错?!
李时珍接过药方一看,又验了验他们带过来的药渣,问那郎中:“你说的那古书是不是《日华本草》?
郎中点了点头。
李时珍叹了口气,对那几人挥挥手:“放了他罢!他的确不是诚心开错方子的,只是那《日华本草》上有一错漏之处,此方应该用到漏蓝子,但书上却混淆成为了虎掌。药性不对,自然会越治越重。
那郎中面如死灰:“古书上竟然还有这样的错误?!”
李时珍道:“你们已然算是幸运。之前还有将黄精和钩吻混淆了的,钩吻乃剧毒之物,那病患吃下钩吻后立刻就毒发身亡了。”
众人这才觉得后怕。
【李时珍心想,这样下去不行,古书上面对草药的介绍,错误实在太多了,而且都很笼统。他打算自己再来编一本新的和本草相关的书籍。】
…
唐朝。
魏征出列道:“陛下,李时珍遇到之事在大唐应该也是存在的。臣建议,大唐也需要立刻着手编撰相关的医书,明确各种草药的真容,杜绝误服误杀的现象。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还有其他臣子都站了出来:“臣附议。”
这种事不涉及到大量的钱财和人力,只是编医书而已,而且又真的与民有益,根本不会有官员反对。
李世民颔首:准奏。
他想起下面州县来报,孙思邈孙道长已经主动现身并且言明自己要来长安。李世民希望孙思邈能够赶紧来。他有很多医学上的想法需要和孙思邈商议,然后让对方来主持。
【一开始李时珍觉得,写书嘛,坐在书房里,每天动动笔杆子就行。】
【但写着写着,李时珍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李时珍的书案上堆满了他从市面上和亲朋好友家中搜罗来的各类医书。书房外的厅堂内还摆放了各式草药。
他对照着医书,时不时的往返于厅堂,查看这些草药的特征。但有几样真是越看
越糊涂。
这远志,陶弘景说它是小草,颜色青,开白花,像麻黄。但宋朝的马志却说陶弘景说得不对,这远志应该像大青。这两人,到底谁说的是对的?
李父已然年迈,正在查看这些草药,闻言道:
“这些不正是你现在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你既然觉得古书上有错误,但现在编书却又依照着古书上写的来,那又有什么用呢?
李时珍眼睛一亮:父亲的意思是?
“就算同一种药材,生长的地方不同,药性也就不同。”李父抚了抚花白的长须,语重心长的道:“你要写本草,待在家里闭门造车可不行。”
【李时珍一想,对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把本草写好还真的得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就这样,当时已经接近五十岁的李时珍开始了自己的搜寻本草之旅。】
已经有些风霜沧桑的李时珍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弟子,背着行囊,驾着一辆驴车就和家人告别了。一路上,餐风露宿,跋山涉水。
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草药,还经常在山中留宿。
他与樵夫、采药人攀谈,向他们请教当地的草药,一路寻访,还像神农尝百草一样,经常自己来试药性。
一圈下来,李时珍变得黝黑干瘦,完全不似之前养出来的清耀斯文模样。
“有此恒心,做何事不成?”朱元璋难得的夸了一句。
想想又生起气来。
看看人家,五十岁了,为了著书还这么拼命,不顾路途遥远艰辛,天南海北的到处跑。而自己的那不孝子孙,只需要安坐在皇宫之内处理政事,居然都懈怠夤懒。
还玩修仙?!
“来人啊,将朕把燕王叫起来。”朱元璋越想越气,吩咐身边太监。这嘉靖肯定是老四的儿孙,骂不到他可以骂老四来出出气。
【据《本草纲目》里的记载,我们现在知道他曾经去过江西、江苏、安徽、两广、湖南湖北、河南、北直隶等地,几乎是跑遍了大半个华夏,比起著名的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也不遑多让。】
【要知道,那可是没有高铁也没有飞机甚至很多地方都没有路的古代!而且他去的很多地方都是山里面,绝对不是坐马车牛车可以到的,是真的要自己翻山越岭来爬山的!】
【五十多岁的人,必须说一句,厉害!】
【所以,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花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
【一直到他八十多岁,这本书才宣告完成。】
【很多人都只是听过《本草纲目》的名字,但其实并不知道里面的详细内容。】
【让我们现在来翻开看一看。】
厚厚的书籍在仙画里被翻开。长长的目录出现在众人面前。
李时珍以“部”作为划分,水部、火部、土部、金部、石部、草部、谷部……光是这些大类都已经有十六个。
而大类之下更是密密麻麻。
看得人晕头转向。
各朝代被安排了要记载下仙画出现的任何文字,任何画面的笔吏们在心中嚎叫,这本书到底是有多少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啊!
完全记不过来!
仙画紧接着就解答了他们的疑问——
【可以看到,这本书共52卷近两百万字——在没有打字机和电脑的年代,要用毛笔写两百万字的辛苦程度不难想象,堪称鸿篇巨著!】
【这两百多万字涉及了094种植物草药,矿物、动物和其他药物79种,新增的李氏药物34种,药方一万多个,并且这里面还有着大量的插图。将这些药物和物种长什么样子,都事无巨细、清晰无比的告诉了后人。】4
【据说当时的李家是全家加上弟子们齐上阵,这才能在三十年里纯手工完成这么艰巨的工作!】李家和东璧堂中。
会写字的正在帮忙抄写、会工笔画的正在认真的伏案画插图。上到八十,下到八岁,没有一个闲着的。……
两百万字!
正看得津津有味的老百姓们被这个天文数字给砸晕了。
他们知道后世的书籍非常多,还很多都是大部头。但没想到,一本医书居然也能做到这个程度。难怪写了三十年那么久。
惯常给书局抄书的书生们想想这个文字量,觉得自己手腕都要开始痛了。
而李时珍之前的各朝代医生们羡慕的看着仙画,只恨自己不能亲眼看看这《本草纲目》里的内容。
也有不少的医生心里燃起了冲动。
“你说,若是我也
效仿这李时珍,去各地寻访草药然后编撰成医书,是不是也能被后人记得?”谁不想博取身后名?
这李时珍做的事情,他们也是可以做的嘛。
无非就是苦一点,累一点罢了。
旁人道:“说不定呢,你也可以去试试。”
【《本草纲目》细致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我们举两个例子。】
【太和山一家很有名的道观里种了世间传闻的一种仙果,叫“榔梅”,传说吃了能长生不老。这东西,嘉靖帝肯定喜欢啊,于是下令严禁采摘。】
李时珍带着儿子装模作样的住进了道观。
他也是天下名医,观主很热情的接待了他。
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时珍趁半夜无人,偷偷的和儿子来到了那棵据说长着仙果的树下。儿子苦着脸,警惕又担心的看了看四周:
“真要偷偷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