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果然看到了?
父皇生气了?他会不会责罚她?
“二娘,你过来。”
五公主手指动了动,红着眼抬起头,看着昭帝温声呼唤程蕙心。
她惶恐于父皇的训斥,可更恐惧于父皇的眼中并无她。
又是程蕙心!
为何她次次都能够吸引父皇的注意力。
父皇五公主心酸的想到,父皇为何如此偏心,对一个公侯之女如此亲密。
“皇上?”程蕙心一直处于看热闹的咸鱼状态,措不及防被点了名,神情懵然。
不是,她就一背景板非得把自己提溜在众人面前做甚。
程蕙心不情愿地走了过去,也不行礼,就直戳戳地站那。
上次皇后的事情,她可还记得呢!
一旁的李忠叹息,蕙兰郡主这脾气
出乎众人意料昭帝并因为程蕙心无礼的行为生气,相反态度还很好。
“朕听说你好些日子没去凤鸾殿请安了,皇后念你念得紧,今朕就陪你一道同去。”
忽然被安排了行程的程蕙心“”
想去就自己去啊,特地带上她是做什么!
不会是拉不下脸去凤鸾殿,所以拿她做借口吧。
“父皇万福。”
“陛下万福。”
忽地的走廊上传来稀稀拉拉的声音,程蕙心探出头,见走廊上跪着大皇子、梅修贤和五皇子、六皇子和一众伴读。
“起来吧。”
“谢父皇!”
大皇子兴奋地站起身,看到程蕙心站在昭帝身后,笑容顿时一收,她怎么会与父皇一道,不是因为校场一事被严厉训斥,听说还被父皇砸伤。
难道是父皇发现校场一事的真相?
大皇子心里打鼓,摸不清楚昭帝的心思,他仔细回想了那日在广明殿中陈述校场一事时他的言语,皆是暗示之话,一颗心稍微落定了点。
这时站起身的五皇子兴冲冲地挥着弓,喊道“父皇,最近儿臣剑术已精湛,您可要一道同去,看一看。”
他们一行人此行都换了骑装,去校场练练手。
提到弓箭,难免让昭帝想起那日的校场一事,那事确是他有错,不该在大郎含糊的言语下妄自下了定论,冤枉了二娘,还差点伤到了无辜的皇后。
昭帝脸色沉下来,“方才你的策论简直一塌糊涂,不思多加进取,就想着耍弓弄箭,简直胡闹!”
在去西房之前,昭帝就已经在东房内考察过各皇子的功课和策论之道。
其中大皇子表现最为出色,就连六皇子都能说出点皮毛,唯独五皇子磕磕绊绊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愚蠢之极。
昭帝这顿火气来的突兀,也莫名。
骑射武道本就在太学课程内容之内,也是每位皇子必学之道。
五皇子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话,余光中又瞧着程蕙心安然的站在昭帝的身后,像是在看热闹一般悠闲无比,觉得碍眼极了。
往日父皇虽谈不上对他多般宠爱,可也是对他的武艺赞叹有加,怎么今日就忽然生气。
肯定是程蕙心说了他什么坏话,败坏他在父皇心中的印象。
在别人背后嚼舌根的东西,没有教养!
帝王一怒,无人不惧,众人又跪了下去,空气仿佛都变得沉重无比。
昭帝的愤怒让大皇子确定他定然是知晓了校场一事的真相,再加上程蕙心受伤,心中有愧,故而才发火。
可既然如此,为何没有对五妹妹发难?
昭帝发了一通火,转身欲走,发现程蕙心站在原地没跟上来,眉眼一冷,视线无意间看到她在挥手时候露出的疤痕,口中的话语瞬间转了个调,“二娘,你做什么!”
程蕙心两眼弯弯,清丽的脸庞上浮起一抹欣喜的笑容,她踮着脚,挥着手,“陛下,我在打招呼啊!”
“殿下,你看到我了吗?”
隔着长廊边的栏杆,程蕙心生怕凌云遮看不到自己,才不管昭帝还在身后等着自己,提着裙摆就跑过去。
昭帝虽一心处理朝政之事,可不代表他对后宫的事情一无所知,程蕙心有多讨厌凌云遮,他也是清楚。
昭帝神色微妙,难道一场救命之恩就轻而易举的改变了二娘对凌云遮的态度?
凌云遮杵着一根打磨光滑的柳木,在牵风的搀扶下行走,短短的一段路对于他来说走得无比的艰难又漫长。
程蕙心见到他额角间已然湿了发,鬓间也是如此,欣喜化作了愤怒,像个护崽的母鸡一般,大声问道“殿下,你腿伤未愈,该是在殿中好好修养才是,怎么来太学了。”
“想来便来罢。”
面对凌云遮敷衍的话,程蕙心不信,“你告诉我,是不是有人逼你?”
大佬在宫中举步艰难,地位一再被打压,就连太学内的先生和御医院的御医都可以随意无视、刁难他,简直卑微。
昭帝听到程蕙心莽撞的话,心里也想看看凌云遮到底是如何回答。
他对那日在广明殿中梅修贤所说的话很在意。
一个八岁就远赴异国他乡的质子,怎么会懂得功夫,而且为什么要去救一个日日刁难他的他国郡主?
他有什么目的?
是想要通过蕙兰郡主的身上,寻求回国的机会还是背地里有什么部署?
那条腿到底是真断还是假断,凌云遮是否是想借伤腿一事龟缩在清寒殿中做些什么?
故而昭帝才特意借太学先生之名逼凌云遮务必在今日出现,借考察一事进行试探。
虽说方才在东房内他旁敲侧击的话都被完美的回答出来,可昭帝心中的猜疑并未完全散去。
凌云遮不知程蕙心如此作为到底是真心为他出头,还是故意套他的话。
今日/逼他来太学的人自然是昭帝,可他该是不知才对,若是直接说是先生的话,那日后他在太学的处境只怕更是艰难。
可若是否认,这又于他平日里塑造的冲动、情绪浮于面上的行为不符,极为虚假,无论怎么回答都是个错。
未等凌云遮思量,程蕙心又蹬蹬地跑到昭帝面前,行礼道“叔父,请赏二娘一个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