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g34
赵谷本人却是要到辽国去。
尽管赵谷的家人都在赵光义手中,赵谷却依旧要忤逆赵光义的意思,因为他是一个神经病,赵谷自然不会任他摆布,赵谷深深知道,就算自己事事顺着赵光义,等到他哪天想杀赵谷时,也不会念着往日情份,而赵谷一旦身死,苏小成他们定然也活不过去了。
所以赵谷唯有掌控住自己的力量,一股足以让赵光义忌惮乃至害怕的力量,这样才能真正保住自己家人的安全。
所以他要去辽国,他要打败韩德让,帮助萧玉整合辽国,然后借辽国和西夏之力,打败赵光义。
经过十数天的不断躲藏,赵谷渐渐接近了辽送边界,又三天时间后,他终于找着机会,进入了辽国。
而远在沧州的郝空白,此时也已找好船只,准备远航了。
赵光义为此,给他准备了一船丝绸和茶叶,这些都是番外国家最喜欢的东西,价值不菲。
又是三天过去后,郝空白扮演的赵谷带着船只离开了海岸,开始了真腊国一行。
至此,郝空白终于松了口气,再也没有人能够发现他不是赵谷的事实了。
而此时,赵谷已经在辽国辗转来到了临潢府,也就是辽国的首都。
此时的临潢府内,比起淳化二年时要萧条的多,街上没有多少行人,商铺也倒闭了许多,气氛略显沉寂。
而且大街上时不时会跑过一队队士兵,士兵们或骑着高头大马,或拿着刺目的武器,神情严肃,一看就是要远赴沙场。
由此可见,辽国境内的局势也不容乐观,韩德让和辽国朝廷互相攻伐了一年有余,也耗光了辽国的积蓄。
可以预见,纵然韩德让最终打败了朝廷,辽国也在这场内乱中耗尽了元气,没有十年时间是回转不过来的。
赵谷穿着偷来的衣服,手持着买来的户籍证明,进了临潢府后便直接找上了临潢府知府衙门。
辽国的官制基本模仿的大宋,临潢府衙门便相当于开封府衙门,这里的知府地位在正三品左右,有上朝听政的权利。
而一般首府的长官,都是皇帝的心腹,不然皇帝也不会放心把首都交给他治理。
赵谷敲响了临潢府衙门的山寨版鸣冤鼓,临潢府知府按照惯例,不得不亲自审问他,询问他有何冤情。
这个知府赵谷似乎见过,看起来颇为眼熟,正在思考他到底是谁时,临潢知府一下子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赵谷,你怎么在这儿?”
赵谷听到此人的声音,顿时响了起来,此人赵谷曾在萧玉那里见过,应该是萧玉较为倚重的大臣之一。
虽然赵谷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已经确定了,此人确实是萧玉的心腹。
“我要见萧玉,这位大大人可以帮忙引荐吗?”赵谷笑道。
“你要见太后?那就请你在这儿等一下,我去通报。”
赵谷伸手拦住了他:“这位大人,我此次前来是偷偷过来的,大宋没有一个人知道我过来了,希望你能够保密此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临潢知府点了点头,跟着便直接出去了,临走之时吩咐人好好招待赵谷,接着便马不停蹄直奔宫里而去。
自从萧玉怀上赵元中后,她的身份也就瞒不住了,辽圣宗耶律隆绪和耶律隆庆知道了她是自己的小姨,原本对她的那份孝心更重了,他们都知道,如果自己的母亲对自己好是应该的话,那自己的小姨对自己好,就纯粹是因为亲情了。
萧玉从身份揭露的那天开始,也慢慢将大权卸到了耶律隆绪身上,辽圣宗耶律隆绪这才开始做起了实至名归的皇帝。
临潢知府进入宫里,若是在以前,自然第一个就要报告萧玉,但耶律隆绪掌了权后,萧玉便刻意淡化了自己的影响,因此此次临潢知府却是第一个见了耶律隆绪。
“什么!”当耶律隆绪听说赵谷独自一人来了辽国后,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许久后方才道:“此事我知道了,你且先回去,我去请教小姨再说。”
临潢知府便退去了,耶律隆绪则是苦笑一声,表情中隐隐带着一丝愤慨,一丝期待,最终他平静了下来,摆驾萧玉宫殿。
“小姨,赵谷来了。”耶律隆绪来时,萧玉正在观看辽国地图,眉头紧皱,便站在一旁轻声说道。
“啪!”萧玉手中的毛笔陡然掉在了地上,接着身躯略有些颤抖的转过身来:“你说谁来了?”
“赵谷。”耶律隆绪道。
“他要见我?”萧玉又问道。
“是。”
萧玉听到这话,眼睛渐渐红了,泪珠开始在眼睛里打转,最终还是流下泪来。
“这个负心汉,终于肯过来找我了,辽国有救了!”萧玉喃喃道。
“只是不知他此来是否是为了帮助我们?就怕他别有用心。”耶律隆绪道。
萧玉温和一笑:“不会的,他对自己的女人都会极好,不会算计我们的,你身为皇帝,要有包容之心,不要什么事情都想得那么阴暗,否则你就是下一个赵光义,早晚众叛亲离。”
“侄儿多谢小姨教导。”耶律隆绪悚然一惊,想到辽国搜集到的关于赵光义和大宋近期的情况,随后抱拳道。
“你能理解就好,既然赵谷要见我,便让进宫来吧,你也好好见见他,我先去打扮打扮。”萧玉道。
“是。”
耶律隆绪从萧玉的宫殿出来后,当即安排人下去摆宴,随即又派了太监去往临潢衙门,亲自邀请赵谷前来赴宴。
等到他做好这些后,便见萧玉穿着隆重的来到了宴会厅,虽已年过三十,但依旧美貌如花,惊艳众人。
“赵谷呢?还没来?”萧玉问道。
“我到了。”赵谷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萧玉猛地回过头,便见到赵谷正站在他身后浅笑,顿时眼泪又止不住了,想到自己生孩子赵谷根本不在身边,自己差点死在榻上,萧玉便是一阵委屈,越委屈便越想哭,再也不复一国太后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