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g34
赵家村发生的这一幕只是一个小缩影,上千名实力最低后天三阶最高后天九阶的武者离开云华郡城离开云华郡,奔赴云华郡相邻的两个郡——解梁郡和海曲郡。
解梁郡已经被光明军完全占领,海曲郡被光明军占领大部分,现在只剩下郡城和三座县城还未被光明军攻占,其中一座临近定襄郡的县城已经落入到上官氏的掌控中,目前海曲郡城被一万两千余人的光明军围攻,若是没有援兵,海曲郡城坚持不了几天就会被光明军攻占。
不过定襄上官氏不会出手,云华云氏也不会出手,两大世家暂时都不想与光明教大军正面交锋,扩军需要时间,训练新兵也需要时间,光明军现在士气正盛,两大世家就算是能战胜一路光明军,自身也会出现巨大损失,这对于都生出别样心思的两大世家都非常不利。
不会正面大规模交锋,小动作倒是有不少,上官氏出手将临近定襄郡的几座城池全部收入囊中,作为定襄郡的屏障,而云氏,则指使上千武者袭杀光明军士卒和军官,这是这还是小动作吗?
从云华郡与解梁郡和海曲郡的边界开始,一个个武者小队或者独行者踏入解梁郡和海曲郡境内,凡是有人烟的地方,都会有武者过来探查,若是发现小股光明军,等待这小股光明军的下场就是死亡。
若是遇到一个屯或者一个队这样人数较多的光明军,武者们也不会放手,反而跟在他们身边寻找机会,将他们一口一口吃掉。
仅仅两天时间,就有将近七、八百光明军士卒死在武者手中。
到了第三天,光明军才发现不对劲的对付,派出大股光明军前去调查,只是这时已经有接近一千光明军士卒死在武者手中。
战场讲的是成千上万人的配合,武者在其中很难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但是在这种规模袭杀战中,个人实力强大的武者终于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普通士卒不是武者一合之敌。
藏兵于民是光明教积蓄兵力的好方法,只不过现在却成为武者最好的目标,每个村庄中少者一个什,多者也只有两个什,基本上一个十人以下的武者小队将能将其全灭,而武者小队很难出现死亡,最多就是不小心受一些伤。
超过一千武者分散到各处,每一天都会有数以百计的光明军士卒被杀死。
不过光明军也发现问题,武者中隐藏的间谍亦将武者公会的事情上报光明军高层,很少生出怒火的袁欣在得知有超过一千士卒死在武者手中后,双目冰冷,一股怒火在袁欣的心中燃烧,袁欣真恨不得率领大军踏平云华郡,上一次袁欣劝降云氏却被云逸嘲笑,袁欣也只是愕然加意外,在袁欣看来,世家大族的力量再强也比不过光明教,最终世家大族都会被光明教毁灭,连云华云氏也不例外。
但是还没有到毁灭云华云氏的时候,云华云氏却出手了,而且是一出手就会光明教造成巨大损伤。
那可是一千名士卒,光明军在攻克一座县城时,往往也没有损失这么多士卒,在攻破县城后,还能收服一些守城官兵为己用,综合起来,光明军每攻占一座城池的损失并不大,现在却有一千多士卒死在武者手中,真是可恨,袁欣却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武者不对光明军下手。
无奈之下,袁欣只能传令下去,命令各个村庄中驻守的光明军集合到一起,什、伍不能单独行动,想要行动最起码也得一个屯。
身为光明教圣女,袁欣的命令传达至解梁郡和海曲郡两地,不过在传达到所有部分的光明军时,已经有超过两千光明军士卒死在武者手中。
命令传达下去后,分散在村庄中的小股光明军迅速汇合起来,以屯、队为单位,开始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巡逻,抓捕武者。
在光明教治下,只有光明教的人才能练武成为武者,外人是不需要习武的,“侠以武犯禁”,光明教亦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严禁不受管辖的武者出现。
然而光明军以屯和队为单位行动有用吗?
很快武者们就给了袁欣当头一棒,武者有独行侠也有组队行动的,小股的光明军没有了,人数多一点的光明军一个武者小队也难以一下子无损吃下,于是武者小队与武者小队开始联合起来行动。
十五到二十名武者就能快速将一个屯光明军消灭掉,三十到四十名武者就能快速将一个队光明军消灭掉。
聚集起来的光明军比分散时每天死的还要多,不过武者中也开始出现伤亡了,只是武者的死亡数字基本上是光明军的五十分之一以上,武者们不会为了一点死伤就止步不前,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江湖险恶万分,武者们都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死,现在是袭杀光明军,可比以前轻松多了。
恐惧在海曲郡和解梁郡临近云华郡那一部分区域内的光明军中蔓延,一个屯、一个队光明军外出行动都有危险,要想外出只能两个队以上一起行动,光明军中的新兵害怕的都不敢出城,一旦出城,说不定就会被一支箭矢或者一枚暗器杀死。
武者公会亦是改变方式,从注册武者中选择名声比较好的成为记分员,跟随武者小队一起行动,记录武者小队的战绩。
“可恶!可恶!果然所有世家都该死!”槐里城中,袁欣大发脾气,发泄完后,袁欣又传令解梁郡和海曲郡临近云华郡的区域,所有光明军都向城池聚集,若要出城以镇(五百人)为单位行动,一个镇的光明军,武者想要吃掉非常困难,起码要聚集一百名左右的武者,而且武者也会付出巨大代价。
龟缩城池的确是一个好方法,光明军的损失锐减,不过泽州那么大,被光明军占领的地方还有很多,武者们纷纷带上足够的物资向更远的地方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