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穿越小说 > 中华之帝国崛起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统一的德意志

第一百四十六章 统一的德意志(1 / 1)

bqg34

德意志,在欧洲的地位一直很尴尬,德意志和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密不可分,说来也奇快在林宏的印象里德意志的前身日耳曼民族在罗马帝国时期经常南下劫掠罗马帝国现在这些入侵者反而继承了这个圣神的名号。

在神圣罗马帝国(holyroanepire)时期,帝国版图由超过300个大大小小的邦国组成,帝国整体事务则由邦中最强大的奥地利掌控,奥地利国王弗朗茨兼任帝国皇帝,称弗朗茨二世。1805年8月9日,奥地利、英国、沙俄、那不勒斯和瑞典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最后反法同盟大败收场。战败使奥地利在帝国中威望扫地,伴随着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退位,各邦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帝国覆灭一度造成各邦之间在法律、行政和政治外交方面摩擦不断,但之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刺激了原帝国中的德语民众,各邦对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同一法理根基的追求空前高涨。同时,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对欧洲社会政治生态中的王朝和体制发起了挑战,这一思想很好地为统一德意志提供了学术基础,统一的推动者借此着重强调了区域内统一传统、教育和语言的重要性。而在经贸方面,1818年普鲁士发起的德意志关税同盟(zollvere),逐步扩展至德意志邦联中的其他各邦国,消除了邦间贸易的繁琐、矛盾和恶性竞争。再加上交通的不断改善,邦内和邦间的商贸和往来旅行变得愈加便捷,进一步加速了中欧说德语的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尽管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摩擦。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率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宣布退位。路易十八再次复位后,遂于11月20日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各方重订和平条约——1815年之巴黎和约,加上之前维也纳会议达成的结果,奥地利巩固了自己在中欧的势力范围,并确定成为德意志邦联的主席。然而,无论是和约缔结者还是会议多方都没能考虑到普鲁士势力的发展壮大,更没有预见到不久之后普鲁士会挑战奥地利的领导地位。普奥两强都有着统一德意志的雄心,但却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普鲁士提出的小德意志方案,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德意志;奥地利提出的大德意志方案,一个包含奥地利的德意志。

所以普鲁士想要统一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是奥地利被普鲁士打败后组建的)是普鲁士绕不过去的坎。

谈到统一德意志,就不得不提及统一进程的推动者,时任普鲁士王国首相的奥托·冯·俾斯麦(ottovonbisarck)。对于俾斯麦的真正动机,历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一部分认为,俾斯麦真的制定有一份宏伟计划,将1866年诞生的北德意志邦联扩张至吞并南部的德意志邦国以达成一统;而另一部分则持相反观点,认为俾斯麦原本并无统一计划,他纯粹只是寻求扩充普鲁士王国的势力范围。但不管怎么说,俾斯麦所引领的现实政治,即以国家利益作为内政外交的最高考量,以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作为国家强弱的评判尺度,再加上当时的客观环境(包括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风起云涌),彻底影响了19世纪的普鲁士和德意志走向,也恰好顺应了民众在长期遭受丹麦和法国欺凌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所抱有的期望。

由于林宏和中国的强势崛起,虽然没有改变大势,但凭借中国提供的先进武器和各类军械以及中国教官的先进战法训练,1864年在普丹战争中(历史上是普奥联军,但现在普鲁士有足够的实力)起初,丹麦试图倚仗在维京时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事在散兵线和覆盖式的炮击下毫无作用。丹麦完全抵抗不了普鲁士军队,同时又指望不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任何支援(由于此次丹麦属明显违反国际条约)。而普鲁士军队配备了中国提供的首款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的来福枪(帝国40式的德国版)。使得普鲁士士兵可以在卧倒匍匐时射击和填装子弹,且一次就能填装五发,与普军相比,丹麦士兵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火枪,填装子弹时人必须站立起来,竖直枪管后子弹由枪口塞入,且只能填一发打一枪。普丹战争最终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于1864年10月30日签署的维也纳和约中,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则由普鲁士管辖(历史上石勒苏益格交由普鲁士管辖,由奥地利管辖荷尔斯泰因)。

当然也正是这场战争,引发了奥地利的不满,普鲁士撇开奥地利代表德意志对丹麦的行动让普奥关系降到了冰点。一场战争不可避免,当然中国在这背后的友谊是不能忽视的,从普丹战争开始时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中国资本就一直在吸纳普鲁士发行的德意志统一债券,普鲁士现在基本不用为战争的经费而苦恼。

普鲁士为了发动这场战争,作了周密准备:改组军队并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与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争取俄国和法国保持中立。普鲁士军队实行普遍征兵制,在战斗训练方面优于募兵制的奥军。经济上,普鲁士也胜过奥地利:工业发达,铁路线密布全国。参谋长(老)毛奇将军(后来直接指挥作战)制定的战略计划,是想打一场速决战。计划规定:切断奥地利与其盟邦的联系,派出3个军团迅速侵入敌方内地,继而在决战中将敌击溃。普鲁土能派出的兵力达63万。奥地利因战争接连失利,实力减弱,期望依靠巴伐利亚、萨克森,汉诺威和黑森等盟邦的援助来赢得这场战争。奥军准备以消极防御来延缓战争的进程,积聚力量,然后联合盟军共同粉碎普军。为实现这个计划,奥军所拥有的兵力约计30万人(连同盟军在内约为585万人)。奥军分为两个军团:南方军团(约8万人,对付意大利)和北方军团(后来得到1个萨克森军的加强。共计261万人,对付普鲁士)。由贝内德克将军统率的奥军北方军团主要负责掩护维也纳的远郊。普鲁土在各军团的动员和战略展开上利用了发达的铁路网和电报,因而始终比奥地利抢先一着。在波希米亚宽250公里的正面上(从奥得河畔的布里格至易北河上的托尔高)在很短时间内就集结了约28万人,800门火炮。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并没有其他国家介入战争: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之失败,俄国与奥国关系欠佳,加上俄国丢了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以东的所有土地国力大减一直在修养生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认为奥军会得胜,又想得到莱因河附近的领土。两国也没有干预。

战争的经过不必说了,6月16日,普军开始占领汉诺威,萨克森和黑森。普鲁士美因河军团(约5万人)轻而易举地就挫败了兵力单薄的汉诺威和黑森军队。萨克森军残部后撤,并入奥地利北方军团。巴伐利亚未履行出兵10万的义务,没有给奥地利以实质性的援助。6月17日,奥对普宣战。20日,意大利履行意普军事同盟的条款,对奥宣战。意大利一直希望夺回威尼斯地区因此也算比较出力,所以直至积极展开军事行动时,奥地利实际上没有得到盟军支援,并且不得不同时对普鲁士和意大利两线作战。

普军在自己的战略翼侧和后方的安全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分兵三路在波希米亚发起进攻,1867年6月27日至30日间,普军在纳霍德和明兴格雷茨附近发起几次交战,迫使奥军退却。7月3日,在萨多瓦(见萨多瓦)克尼格雷茨地域双方进行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交战。贝内德克再次错过了各个歼灭陆续开到并先后投入交战的普军的战机。结果,奥军惨败,约18万人战死,24万人被俘。只是由于普军指挥失策(7月7日起方着手组织对奥军的追击),奥军才免于全军覆没。在进攻维也纳问题上毛奇和俾斯麦之间产生了分歧。毛奇主张强攻维也纳。俾斯麦则认为,此举会给今后普鲁士的欧洲政策带来困难。他坚持挥师转向匈牙利。结果,照此执行。奥地利面临丧失匈牙利的实际危险,不得不停止军事行动,于7月22日签订停战协定。8月23日,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布拉格签订和约。

为了避免法国或俄国干预战争,俾斯麦劝谕威廉一世迅速跟奥地利议和,不急于求成。奥军接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调停,跟普鲁士在8月23日签订布拉格条约。根据条约,德意志邦联正式解散;普鲁士兼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诺威、黑森-卡塞尔、拿骚公国及法兰克福;奥地利永远不得干预德意志一切事务。由此,普鲁士能够在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邦联,向统一德国的目标迈进。普鲁士没有要求奥地利割地赔款,令她日后可以与奥国结盟——奥地利所惧怕的势力,反而是意大利人和斯拉夫人的民族统一主义。战后,普鲁士主宰德意志事务。

至此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已经逐渐形成,当然真正让德国团结和诞生的还是那场至关重要的普法战争。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