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高氏之乱,由此平息。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当天,段正明便宣布,将皇位传给段正淳,自己正式出家为僧,法号本尘。
十余天后,秦少游、木婉清,带着秦嬴,离开大理,返回灵鹫宫。
在灵鹫宫的日子,无非就是,陪伴诸女,或是练功,或是游玩。
有一天,秦少游突发奇想,既然已经到过了,这么多的皇宫,何不,再去那大辽的皇宫,察看一番?
大辽国,此时的皇帝,正是金书原著里,萧峰的结义兄弟,耶律洪基。
也不知道,被自己改变了命运的萧峰和阿朱,会不会在塞外,再次遇上耶律洪基?
熟知历史的秦少游,自然知道,耶律洪基和宋徽宗赵佶一样,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典型代表,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俩的继任者天祚帝和宋钦宗,几乎是在同一年,成为了金国的阶下之囚。
而耶律洪基做的更过的是,他竟然像汉武帝听信谗言,害死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一样,也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还好,这些被冤死之人的子孙,最后竟然都奇迹般的翻了身。
但是,根据史书记载,这位辽道宗耶律洪基,虽然犯过汉武帝也犯过的错,虽然像宋徽宗一样没什么作为,但是,好像还真的,从来没有对大宋,发起过战争。
“道宗皇帝,你好,有人说你穷兵黩武,常年对大宋用兵,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大辽皇宫,秦少游不费吹灰之力,便出现在了,耶律洪基面前。
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大辽皇帝,听闻此言,竟是脸红脖粗:“是谁在说朕的坏话?朕登基已有三十余年,心中时刻不忘旧日盟约,自是从未对大宋用兵过!”
秦少游不禁心想,那么两国间,这已经订立了近百年的“澶渊之盟”,到底是利是弊?
的确,因为有了“澶渊之盟”,所以两国才会相安无事,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但是,也正是因为“澶渊之盟”,宋辽两国,才会松懈于备战,丧失了危机意识,才会导致,在后来与金国作战的时候,无论辽军,还是宋军,都是一触即溃,才会导致,辽国与北宋,双双走上灭亡之路。
是利是弊,只能留给后人说了。
“道宗皇帝,你可认识萧峰?”
“萧峰?”
耶律洪基,摇了摇头。
萧峰和耶律洪基,彼此并不认识?
如此看来,萧峰真的是和阿朱,找了一块清静之地,放羊牧马去了。
京都汴梁。
赵煦兴冲冲的表态:“师父,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宋,一定可以,顺利收复,燕云十六州!”
看着这位,很可能是宋朝历史上,最为励精图治的皇帝,日渐消瘦下来的状态,秦少游心中,隐隐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这位少年天子,他的幼年,实在太压抑,实在太苦涩,实在太无助,他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奶奶,推翻了他父亲为大宋所做的所有的努力,也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奶奶,清算了他父亲所倚重的所有的大臣。
所以,他急于做出成绩,他急于证明自己,他急于改变现状。
的确,他沉毅内敛,满腹经纶,他有能力改变现状、证明自己。
但是,他的身体,却已经,无力承受,这份重担了。
元符三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宋哲宗赵煦,在福宁殿,猝然驾崩。
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因为他的强力变法,而强大起来的大宋帝国。
同样的一个国家,如果由两个不同的人,分别来做皇帝,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也绝对是,截然不同的。
没错,此时的大宋帝国,正面临着一个,由谁来做皇帝的问题。
因为,宋哲宗赵煦,只有一个亲弟弟赵似,以及几个异母弟,包括赵佶,却没有留下,哪怕一个儿子。
就在哲宗赵煦驾崩的当天晚上,那位正在考虑着把赵佶扶上帝位的向太后,亦是薨然而逝。
因为,秦少游,不允许向太后,活到第二天。
秦少游也完全理解,向太后不会让赵煦的亲弟弟继位的原因,因为向太后不允许,赵煦和赵似的亲生母亲,压过自己。
如果,向太后是赵煦和赵似的生母,那么毫无疑问,赵似会是下一任皇帝,可惜,没有如果。
既然没有如果,那么向太后,便只能被,悄无声息的,抹除掉了。
朝堂之上,宰相章惇、枢密使秦少游,力排众议,迎立简王赵似为帝。
看着脸上颇有失望之色的端王赵佶,秦少游心想:“赵佶啊,其实,你应该感谢我才对的,如果没有我,二十多年后,你不但会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且还会身死于遥远的异国他乡,还不如现在,以一个王爷的身份,好好研究你的书画,好好享受你的人生吧!”
因为拥立之功,简王赵似在登基为帝以后,继续,以章惇为相,以秦少游为枢密使。
待到章惇去世,秦少游更是,在获封秦王的同时,以宰相身份兼任枢密使之职。
然而,赵似的寿命,竟然还不如他的哥哥赵煦,并且同样的,他也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随着诸王争权的加剧,皇帝废立的话语权,便完完全全的落到了,宰相兼枢密使,秦少游的手上。
终于,公元1108年,宋帝颁布禅位诏书,禅位于秦少游,诏曰:“夫大道之行,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而名播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秦王。”
是年,秦少游改国号为秦,以木婉清为皇后,以李清露、梅兰竹菊四姐妹为妃,并大赦天下。
自此,秦与大理、西夏,世代交好。
同时,以慕容复为辅国大将军,统兵二十万,积极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及开始筹备,对金国的作战。
因为,此时,距离完颜阿骨打称帝,以及金国试图灭辽的日子,也已经,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