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子的速度是光速、α粒子只有约5光速,要想利用它们在一定时间内推动几千吨上万吨的飞船,人类毫无办法。
这也是为什么赵宗尧以“概论”方式写出来,他自己也觉得有生之年不可能成……
对于基地来说就更是如此了,林炬新建任务研究1000吨推力的聚变辐射推进器,试探地扔了一千万进度依然是0,连最低的01都达不到,远远超出了当前世界能力。
不过这至少说明辐射推进可行,况且基地现在根本没有对其开展研究的实力。
就连激光约束惯性等离子体聚变,也就是那个世界线实现的三代聚变技术,其技术难度也只能让人仰望。
异世界的2039年可不代表着他们的科技水平和这条世界线一样,他们的聚变反应釜核心温度超过了15亿摄氏度,并且在向20亿度发起冲锋,这才实现了低能量维持反应堆的指标。
在15亿摄氏度下控制住狂暴无规则的等离子体乖乖按照预定路线进行反应?这个要求对于当前的科学家们来说与梦话无异。
毕竟温度越高粒子的运动越剧烈、干涉难度指数级上升,15亿的核心温度下粒子有多混乱简直不可想象。
“怎么样?我们有多大把握?”
林炬翻了翻桌面上散落的草稿纸,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叶长思这才抬头叹了口气,眨了眨满是血丝的眼睛。
“未来……异世界的这份技术路线相当优秀,几乎用尽了人类能想到的手段,尤其是弱力约束……简直是违背常理,但它并不是反应炉设计图纸,我们只是有了可靠的依据。
实际上我们根本不可能实现它,光是前置技术就太多太复杂了,十年,二十年?如果没有得到更多的资料,二十年的持续投入应该能解决前置技术了。”
二十年?林炬正想说些什么,却被站起的程南开打断了。
“二十年只是理想数字,实际上我们得先花十年研究粒子。”
程南开慢吞吞地整理出几张手稿:
“我主要花时间去研究于谦公式了,它确实是对的,但仅仅是总结出了一个规律。
如果我们也打算利用它去制造约束装置,必须得掌握更多信息,弱力是费米子……也就是中微子电子等粒子之间的力,它的研究需要借助对K介子。”
1949年,科学家第一次在宇宙射线的照片中,看到一种奇异的粒子,四年之后,用强大的加速器又人为地获得了这种粒子,后来把它命名为K介子。
K介子有四种,其中两种分别带正、负电荷,记作K±,另外两种不带电荷,记作K°、K。
所以称K-24介子为奇异粒子,其原意是,这类粒子产生的时间非常短,约只有10-24秒;但平均寿命则一般在10-10秒以上,相对来讲又很长。
程南开解释了一下什么叫K介子,然后才说道:
“K介子,需要通过粒子加速器获得。”
“而且需要的是非常大,非常高能的加速器,最好比欧洲的LHC(世界最大强子对撞机)还大。”叶长思紧随其后补充了一句。
“这个过程不能省略,除非我们获得了最直接的核聚变装置图纸以及建造技术,但要是想真正掌握它,还是需要加速器。”
“……”
说到加速器林炬马上就懂了,基地搞不起。
粒子加速器这东西的耗资太夸张了,欧洲建造LHC花了整整210亿欧元,而且这鬼东西维护和能耗极为夸张,启动一次少则几亿多则十几亿,电功率堪比小型城市。
LHC(大型强子对撞机)直径86公里,周长27公里,比它都大的加速器,真的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完成。
所以说当年老杨上书不建议国家搞加速器呢,既没有收益还极其昂贵,对于那个时候的国家来说实在是耗费国力又没有回报。
就算国内物价更低,恐怕也至少要投入1000亿才能干成超大的加速器,而航天军事等方面已经相比原世界增加了几千亿支出,再弄个加速器项目实在是太为难了。
再说了,怎么说服上面花如此大的代价干加速器呢?
好在叶长思主动说道:
“这本书的理论价值非常高,我们暂时不需要急着开展聚变计划,仅仅是前期理论研究就需要不短时间,也用不上那些超出时代的设备。
但我还是有个建议,增加核科学家人数到100人以上,另外看看我们能不能参与到EAST里去,至少不是纯理论研究可以收集一些数据。”
程南开:“我的意见也差不多,而且坦白说现在有能力开展研究的只有老叶,至少需要三名左右A级以上科学家才行,高能物理领域需要的是绝佳的天才。”
“唔……”
林炬很理解,最前沿的物理学需要的不是数量,一个百年不出的天才比100个科班出身的科学家还有用,它需要的是一颗绝顶聪明的脑袋和创造力,这种人才完是靠运气发掘。
而国内……林炬突然想到了琼州碰到的虞院士,他其实就是聚变领域的超级天才,还有老杨也是,但他们的年纪都太大,很难再进行高强度的科研工作。
只能希望什么时候再完成系统任务,把爱因斯坦、波尔、费米或者是两钱这样的超级大才送过来,才有希望进行这些普通人连理解都困难的物理学探索。
或者是系统大发善心给出A级技能卡,林炬猜测前进号空间站或者登月肯定算重大成就,要是有这样的奖励就好了。
虽然叶长思坦率的解释了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对于基地来说过于复杂,但林炬还是被核聚变的前景弄得心痒痒,毕竟核聚变才能让人看见星辰大海的曙光,他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本世纪内核聚变技术能成功了。
“那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加入EAST?那可是国际领先的核聚变项目,以我们的身份恐怕很难界入进去。”
林炬最后问了一个问题,叶长思却只是笑着指了指程南开。
“可别小瞧自己,小程现在恐怕是科学院眼里年轻一辈最有前途的核物理学家了,让他出面肯定没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