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缤纷旗帜
“质量投射器……是这么回事。”
钟成自动忽略了前一个名词,太空电梯离现在还太远了些,十年时间恐怕是难以触及的。
但质量投射器不同,以超导电磁加速轨道为基础的质量投射器技术并不复杂,尤其是已经存在于联合矿业纸面上的月球质量投射器建设计划。
用于往太空中扔矿石的电磁加速轨道最大难度不在于技术,而是建设规模和成本。
在火箭与空天飞机技术以外,这是人类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的廉价运输手段。
林炬:“就是局限性太大了,地球上的廉价手段还是要等太空电梯,其他的运载能力都太少了,尺寸、重量要求都很严格。”
钟成:“可即使是碳纳米管,重心也是很不好控制的,那要建一个很大很大的超级空间站,还有材料问题,至少要比我们现有的碳纳米管技术强度高50倍,韧性还要大大增加。”
关于太空电梯钟成自然不陌生,实际上最早的相关概念应该追溯到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他在189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畅想一座高度延伸至同步轨道的“赤道塔”。
1960年,同样是一名露西亚工程师修改了这个想法,正式提出了“太空电梯”,即最常见的从同步轨道垂下一根绳索的方案。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个方案可行性并不低。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高轨卫星的信号发射功率,又能保持通讯强度,两颗卫星的信号通过连接的绳缆进行中转。
再后来,人们意识到这对于材料要求过高,降低其标准:
不再让绳索最底端连接地面,而是连接一颗位于低轨道的卫星,另一端连接一颗高于同步轨道的卫星,使它们的质心也恰好处于同步轨道。
1992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第一次测试,绳缆在释放200米后卡住。
在36000公里高度的同步轨道,那里的航天器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垂下的绳子仅仅需要承受自身的重力。
1974年,此方案演化为航天飞机垂下一根缆绳,在围绕地球飞行时切割地球磁感线,用于航天器供电的测试。
1972年,“绳系卫星”计划转变,有人建议其与航天飞机结合。
进入新世纪,随着碳纳米管材料的突破,太空电梯再次成为了热议话题,然而具体计算后结果还是让人大失所望。
在最初的方案中,还需要在同步轨道之上的更高轨道放置一颗“配重”,与同步轨道的空间站相连用以配平,使整個太空电梯系统的质心维持在同步轨道,否则整个系统就会在运行时向下坠落降轨,最后因为上下速度差撕裂缆绳。
1996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第二次测试,绳缆释放了整整19.3公里,获得了几十伏的电压,然后断裂。
即使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假如建设一根直径2cm的空心碳纳米管缆绳,每立方厘米仅1.7g,这样一根长长的缆绳也有7.6万吨重。
这就意味着要往同步轨道以上发射差不太多质量的配重,也就是约7.6万吨的空间站,根本不是人力能完成的。
这还仅仅是一根,按照理想模型太空电梯至少需要100根,那也就是760万吨,相当于70万立方米的铅块。
<div class="contentadv"> 现代碳纳米管材料再次进步,也仅仅在每立方厘米1g左右徘徊,计算下来怎么都不可能实现太空电梯。
要想做到人力能达到的水平,材料密度必须降低2个、至少1个数量级,强度再提升1个数量级以上,也就是综合起来百倍、千倍的提升。
所以正是因为钟成系统研究过这种技术,才对太空电梯的前景比较悲观,相比起来靠着珠穆朗玛峰建设1000公里的加速轨道都显得如此容易,至少只要拼命花钱真有可能实现。
钟成明显不信,但林炬也没有多解释。
基地拥有“赤仞”全套技术资料,并已经完成了全面解析,根据几位前沿物理学家的判断,等太空弱力/超强磁约束实验室建成,小批量制造“赤仞”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以“赤仞”作为太空电梯材料,36000公里长度的质量只有600吨,且最低6根就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也就是要求同步轨道空间站质量要在3600吨以上,完全在可行范围内。
而如果只是用于前期的验证测试,5吨材料就足够了,虽然基本没有实用意义,但只要能从同步轨道连接地面还不断裂,就已经能证明它那优良的性能。
在两人热火朝天的讨论未来时,几千公里外的琼州按时发射了“天问一号”探测器,增加第三级的新远二号乙火箭顺利升空,拉开了大规模火星探测的序幕。
……
“我再次树立华阴组织的旗帜,并宣布人类第一次多国联合探月行动成功,广寒宫基地将成为人类首个地外国际驻地(俄语、法语)。”
奥列格·科诺年科和孟森林、托马斯·斯佩凯三只手一起将旗杆用力插在基座上,向着广播摄像机宣读准备好的台词。
随后孟森林微微旋转旗杆,让华阴组织的旗帜最大程度展现出来。
华阴条约组织的旗帜设计包含了多种元素,以红色为底,中间是一个星辰组成的环,环的里面是两只握在一起的手,环的两侧则分别是主流的几种火箭图案和橄榄枝,下方则是由12个国家旗帜组成的飘带,环的顶部是华山的图案。
然后三名宇航员依次从登陆舱里卸下一大堆折叠的合金管进行组装,在华阴旗帜两侧各插好6面旗帜,13面旗帜展成长长的一排,堪称规模之最。
本来他们还打算加上联合国旗,奈何阿美死活不同意,最终只能作罢。
这13面旗帜基本就是曙光四号任务的主要任务,仅仅是安置它们就花去了三个多小时,让蹲直播的观众都看得有些不耐烦。
好不容易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就是地面几个主要缔约方的电视讲话,弄完这一切后曙光四号第一天的任务直接就宣告结束。
等直广播摄像机被关闭,科诺年科终于解脱般地喊了一句:
“布列特,达瓦里希李,我想要开你的月球车。”
一个小时前就抵达的李伟和付向杰就坐在曙光四号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坡上,等待着接应他们前往玉树基地。
“科诺年科,很高兴又见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