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就是比拼意志的时候,坚持下去就能取胜。
而预备队的存在,就是对所有人的安慰,所以侯璟手下剩的三千人,眼下朱景洪绝不会动用。
现场气氛沉重,柳宬转身传令去了,而朱景洪则是拿着望远镜,继续观察前面的动静。
此刻在他周围,除了侯璟手下三千人精锐,还有他本人的卫队一千人,成了整个战场上最后的生力军。
朱景洪并非铁石心肠,情感上他想派兵去增援决胜坡,但理智让他决定要等等。
前方全线都在厮杀,有排队枪毙、也有刺刀见红,有骑兵冲杀、也有火炮齐鸣……
这一仗,打得是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为了取胜,康斯坦丁已豁出一切,把自己的亲卫队都压上了,身边只留了数百人护卫。
战争最后的一个时辰,双方都在苦苦支撑,明军步兵压力尤其的大。
朱景洪否决石崇后撤的请求后,只过了半个时辰局面就发生变化,却是明军北翼出现溃退。
这一溃退,瞬间就起了连锁反应,眼看着就要有蔓延开的举动。
此时朱景洪非常清楚,这种情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全盘溃败。
“侯璟……”
“臣在……”侯璟抱拳,等待命令。
朱景洪吩咐道:“派出……两个千户所,去北翼增援!”
“是……臣亲自领兵过去!”
侯璟手下虽只剩三千人,朱景洪还是没全派出去,留下了最后的一千人。
应答之后,见朱景洪没有否决,侯璟立马飞速离去。
“柳宬!”
“臣在!”
“让卫队做好准备,还有……传令给你爷爷,让他派一个骑兵卫过来!”
“是!”
守屯粮大营的军队,有三个骑兵卫五个步兵卫。
其中两个骑卫三个步卫,已去阻击乌城出来的敌军,总共也就只剩一个骑卫和两个步卫。
此时再抽走一个骑卫,朱景洪确实已被逼到了绝境。
连他本人,都已做好上战场的准备,其卫队连同虎贲卫最后一个千户所,已经列好了步兵方阵。
他深感艰难之时,康斯坦丁则处于绝望之中。
他已经打完所有的牌,好不容易在敌北翼打开缺口,竟又被人给稳住了阵型。
都说强弩之末,他眼下只剩“之末”了。
坏消息来得很快,首先是其北翼骑兵集团被击垮,负责迎敌的哈萨克骑兵已溃逃。
要命的是,明军骑兵并未追击,而是调转方向进攻联军后方。
本就是强弩之末,蒙古骑兵乌压压从后方冲来,便让联军北翼直接崩了。
最开始是一个团,然后蔓延到一个旅然后是更多军队加入溃逃。
“增援……增援……”康斯坦丁气得要死。
可此时,他手里已经没有牌了,眼看着局面将要急转直下。
他的副官尼古拉出言道:“殿下……现在要让中间的主力,还有南侧的步兵旅后撤,他们现在还占据主动,现在撤还能走得掉!”
见康斯坦丁还在犹豫,当然也可能是宕机了,尼古拉急得是额头冒汗。
只见他一把攥住康斯坦丁手腕,提高声音说道:“殿下……现在不能犹豫,让他们撤下来吧!”
“不然我们全都会被困死在这里!”
“好……好……让他们撤回来,你去办就是,由你全权指挥!!”康斯坦丁结结巴巴道。
可见此时,他是真的慌了。
这次大败,对他而言绝不仅是输了战争,更关系着他储君之位的稳固。
所以他着急心忧,因为过度紧张的缘故,他已丧失了指挥作战的能力。
此时把权力移交,对他和军队都是好事。
尼古拉接过指挥后,立刻下令中军和南翼交替撤回,同时派出大量传令兵收拢溃兵。
他清楚的知道,在这宽阔的戈壁若无骑兵护送,步兵们很难真正撤得回去。
联军撤走,然而明军也属强弩之末,步兵方阵已没有追击能力,只能依靠火炮进行杀伤。
步兵虽已无力,但战场上还撒有大量骑兵,他们给撤走的联军步兵造成了极大困扰。
中军之后,察觉到局面逆转,朱景洪当即命令各步兵旅修整,同时又传令给蒙古各骑兵卫,让他们还是以追击敌骑为主。
朱景洪知道,只要彻底打垮敌骑兵力量,他们两条腿的步兵就逃不了,接下来可以慢慢的收拾。
敌军劳师远征,补给线被拉得很长,歼灭敌骑兵之后,甚至不用再开战硬拼,多拖上几天就能让敌军败亡。
十几分钟后,在确定敌联军是真的溃退后,朱景洪便再无任何顾忌,下令麾下所有骑兵出动,绕过敌步兵追杀敌骑。
为尽可能扩大战果,他把阻击乌城的骑兵都给调走,只余三个步兵卫阻挡,当然这样完全足够了。
朱景洪的这一手,让罗刹国诸步兵旅轻松撤回,起先还让康斯坦丁高兴了一阵,可随着越来越多的骑兵旅失联,他就半点儿高兴不起来了。
而此时,太阳也已落山了。
这一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最多不超过十个小时,但在戈壁上已留下无数尸体。
此时双方大军,相隔差不多有十里,且这一距离还在拉大,但撑死最多再拉开五里,毕竟马上天就要黑了。
朱景洪来到了决胜坡,他从东面上坡路还算平坦,周围是仍保持阵型的士兵,一个个神色木讷杵在原地。
这些是金吾左卫的士兵,刚从血肉横飞的战火中走出,他们短时间还未恢复过来,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恢复不过来。
这些士兵是不幸的,但相比战死的那些人,他们又都格外的幸运。
刚才说血肉横飞的战场,乃是字面意义的场景,比如此刻朱景洪多通过的地方,就有知道是谁身上炸碎的肉,当然有胳膊、脑袋、大腿、肠子什么的……
热兵器的时代,活生生的士兵们,那真就是会行走的肉而已。
踩着这些血肉,朱景洪登上了决胜坡,这个离地最多八九米的小土坡。
只是才登上坡顶,看到其临敌一侧的场景,还是给朱景洪带来了震撼。
敌我两边的尸体,密密麻麻倒在地上,有的被炮火反复轰击,几个堆着的人甚至被砸成了一摊。
“殿下,臣……石崇复命,决胜坡没丢!”
满身是伤的石崇,单膝跪到了朱景洪面前。
“好!”朱景洪点了点头。
他本想要夸奖一番,可又觉得说再多都显得苍白,于是便上前将石崇扶起。
此时他重新望向西面,那是“八国联军”撤退的方向。
太阳虽已落下,但其光芒仍印照在更远的山上,一直向上最终连到了天际。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朱景洪想到了这一句。
…………
正统十六年,七月初五,京城。
对普通百姓来说,这又是普通的一天。
若非要说有何不同,那就是眼下正直秋收,要比以往更劳累一些。
襄王府,内宅之中,同心殿外。
眼下已经入秋,天气转凉了一些,所以在同心殿外廊道内,两名女子正在散步。
此二人正是宝钗和黛玉。
正常来说,她俩身边少说也得有七八个人伺候,但眼下却是一个人都没有,显然人是被她们故意挥退。
“宝姐姐别担心了,不过是有人说闲话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圣上明鉴,自是用人不疑,不会被旁人乱了主意!”黛玉出言劝解,语气温和神色从容。
朱景洪是正月二十五离京,到了西北前线始终没有大动作,眼下进入七月还在与敌对峙。
这让朝野上下都很意外,与众人预想中的接连传捷有所不同。
时间到了五月,前线还是没大动作,朝中就开始有人冒杂音了,说以前朱景洪都是运气好,现如今碰上硬仗就不行了。
对此,皇帝自是嗤之以鼻,而留守京畿的大小将领们,也都把非议的声音当放屁。
他们这些专业人士,很清楚西北战争规模有多大,所面临的局面是有多困难。
转眼又过了一个月,朝中批评之声更多了,从最开始质疑朱景洪的能力,现在已发展成怀疑他的目的。
朝廷派你去平叛,以前你屡战屡胜,现而今却避战不打,是何居心?
什么为了养敌自重,为了把持军队,为了培植势力,为了意图不轨……
这些也乱七八糟的说法,就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从最开始官员们在谈论,到现在已成市井小民的谈资。
所以,眼下襄王府处于两难之境,要么朱景洪被人认为能力不行,要么就有好事之人说他目的不纯。
“妹妹,人言可畏啊!”宝钗叹息道。
黛玉何尝不知这些道理,她只是想开解好姐妹罢了。
二人绕着汉白玉围栏,继续往前慢悠悠走着,黛玉徐徐说道:“我听说,前几天大朝会,陛下御奉天门听政!”
“便有言官攻讦王爷,陛下当即令锦衣卫将此人拿下,随即命东厂廷丈三十……当场打了个半死!”
“既有陛下如此信重,旁人再怎么说……也都无关紧要了!”
宝钗点了点头,随后又叹了口气。
“其实……我倒也不只是为此事忧心!”
“战场凶险,此前他在朝鲜,就身临一线指挥……让我忧心不已!”
“此事我知道,据说宝姐姐当年,还写信骂了王爷呢!”黛玉失笑道。
黛玉常来同心殿,与莺儿关系要好,自然是什么都听到了。
宝钗不以为意,接着说道:“后来他去海上,更是与敌作结舷之战,盯着炮火往前冲……”
“那几个月,我都没睡过好觉,成夜里做噩梦……”
最后这一句,却说尽了黛玉心中,那时她在金陵守孝,无时无刻不念着朱景洪,得知他遭遇凶险同样无比担心。
“这几个月,我……唉……总是……”
看了一眼失去笑容的黛玉,宝钗便没有再说下去。
她知道黛玉是看起来阳光,本质上心情跟她一样,都在为朱景洪为王府担心。
眼见黛玉不笑了,宝钗方知自己说太多,把黛玉的心情也给拉偏了。
“林妹妹……算了,咱们不去想这些了,他自己都说自己命硬,绝不会有什么差池!”
好笑的是,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宝钗又得来安抚黛玉。
“宝姐姐……炮火无情,他真的安全吗?”此刻黛玉的担忧,已被宝钗勾出来了。
“不会有事的,对了……上午你不是说,要找我对弈一局,今天我就与你战一场!”
抛去不顺心的念头,宝钗挽起黛玉双手,笑着说道:“前天你输了一子,今天总要挽回一局,不然传出去了……你林学士的威名,岂不要掉到地上去了!”
林学士,是湘云给黛玉起的外号,如今王府几个女人见了面,都要这么调笑她几句。
宝钗是王妃,基本没这么称呼过,眼下为转移黛玉注意力,却也不得不如此了。
“半个时辰后,宝姐姐不是受了邀请,要去青阳王府游园?”
“派人跟青阳王妃说一声就是了,什么事情……可比得林妹妹要紧!”说道这里,宝钗还捏了捏黛玉的小脸。
黛玉已满了十八,如今更是嫁做人妇,还被宝钗当小孩子对待,着实让她心里别扭。
于是她连退了两步,有些嗔怒道:“宝姐姐……你再动手动脚,我可恼了!”
“妹妹息怒,你要是恼了,传出去说我欺负你,那人回来了……还不得吃了我!”
“宝姐姐也就会贫嘴多舌,看我一会儿在棋盘上,不狠狠杀你的威风!”
“是嘛……那可得看妹妹的本事了!”见黛玉气呼呼的样子,宝钗莞尔一笑。
黛玉歪过头去,突又露出笑容,说道:“你当我这林学士的名号,便是让人白叫的?”
“闲话少说,咱们棋盘上见!”
就在她二人命人布置棋室,准备要大战一场之时,一道奏本被送进通政司,然后递到内阁内阁去。
今日值班大学士是陈锦昀,当他看到奏疏内容时,整个人都被惊到了。
奏疏内容不复杂,就是兵科给事中翟勇先,弹劾都察院副都御使王培安。
没错,就是王培安被弹劾了。
弹劾内容,则是两年前发生的事,彼时王培安在西北任监军御史,在他手上签发过一些赦令。
所谓赦令,就是对那些贬谪发配之人,根据其军功或其他立功表现,减轻或赦免这些人的罪行。
“原工部营缮司郎中秦业,其因逆罪罢职充军……”
“其在西北本无大功,因其女为襄王府选侍,王培安故起攀附之心,遂枉顾律法赦秦业之罪……”
“大不敬之逆臣,竟因此而得免罪,物议汹然,民怨沸腾……值此西北苦战之时,岂可视若无睹乎?”
再之后,奏本就说得很难听了,什么王培安本就是小人一个,沽名钓誉以邀直名……
什么为争圣眷,胡乱判案残害士人……
提起笔来,陈锦昀再三思索后,写下了票拟意见。
“拟转刑部严查,并知会都察院自查,王培安停职待参!”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