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了!”
教室里传来同学们的声音,王老师才迟迟转身,朝自己办公室走去。
这一晚,很多人都失眠了。可能后两晚,很多人依旧会失眠。却不会如今晚这般,转辗反侧。
章凡和陈宁则搬着椅子,坐在桌子前,看起了带过来的复习资料。
刘伟正看了看这两位同学,打趣道:
“吃完不溜达溜达,会消化不良的,以后会更早步入中年大腹便便的。”
陈宁看了看刘伟正,再看了看章凡,又看了看自己,然后说道:
“都瘦成这模样了,你觉得我们还胖的起来特别是小凡,都成了标准的麻杆了。”
章凡扭头看了陈宁一眼,很是无语。刘伟正看着两人,轻声笑了笑。
这一年的学习,几乎每个人都瘦了不少。身体与心理,同时扛着压力。
所幸,后天就是高考了,等到三天高考考完,一切就都结束了。
到时候就可以尽情的放飞自我了,这一年缺失的觉,都可以全部补回来了。
想到这,刘伟正心中产生了一个计划。
刘伟正又走了一会,也搬着椅子来到桌子前坐好。
他们房间的桌子是一个大长桌,从墙角延伸至门口附近。
所以,刘伟正三人就并排坐着。
刘伟正翻了翻错题集,错题集上记录的题目已经少之又少了。
他很快就翻完了,然后看了看旁边的两位同学。
章凡在翻着数学资料,嗯,陈宁在做语文试卷
陈宁坐在最外边,刘伟正以为自己看花眼了,他又仔细看了看,确实是语文试卷。
刘伟正用手戳了戳章凡,然后指了指陈宁。章凡会意,瞥了一眼陈宁,他也惊呆了。
这个时间,居然做语文试卷,咋想的该不会中毒太深了吧
“哎,刘哥,你帮我看看这个古诗赏析。老王以前说过一个技巧,可我有点记不住,你再跟我说说呗”
陈宁突然的声音,吓了刘伟正和章凡一跳。
两人相视一眼,刘伟正起身走到陈海宁旁边:
“咳咳,哪哪个,我看看”
等到两点多,三人停下,午睡了半个小时。
闹钟响起,三人起来简单洗漱一下,带着准考证,便去教室里集合了。
进入七月之后,时间过得简直快到难以想像。
不过就是不到一周的时间,真的匆匆而过。仿佛一眨眼睛,时间就已经溜走了。
你再想抓,却发现时间已经走到了七月五号。
七月五日考场看完后,刘伟正再静静等待一天,高考就开始了。
刘伟正的考场就是在自己学校。这样还稳一些。有些学生,在自己学校能考好,去别人的学校就紧张。
可是整个县里这么多学生呢,大家打乱重排。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个学校。
刘伟正倒是无所谓不挑地方。所以,淡定的应对就好了。
一九七九年七月七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7:00。新安县二中考点门口,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并且校外道路上已经有警车在守着了。
高考期间,所有车辆路过考区附近,都禁止鸣笛。
此时,所有路过的车辆,已经有了默契,都是缓慢安静通过,没有一辆车再急吼吼的鸣笛的。
每个人都明白,这三天时间很可能决定的就是一个学生的一辈子。
谁家没有孩子,将心比心,大家都会予以充分的配合。
随着时间临近,考生们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学校操场。
刘伟正他们,在昨晚就被各位老师通知过了。
早晨7:30,下来吃早餐,30分钟早餐时间。吃完后,再休息个0分钟,:0准时去考场。
千万不能迟到。
上午:20,老师带着一众学生到达了考场门口。
简单嘱咐了两句,不要紧张,一定要看清题目,做题不能急,不会的先放着,等等等等。
大概5分钟过后,老师不再啰嗦,送学生们进了学校。
刘伟正来到考场外,先把背包放在教室外的桌子上,再带着必要的文具进入考场。
此刻,刘伟正的心底冒出了一丝紧张。他来到座位坐下后,微微偏头,看着窗外。
考前0分钟,监考老师开始宣布考场纪律,和一些注意事项。
然后将密封的档案袋展示,开始拆封,发试卷。
试卷拿到手后,刘伟正先检查了一遍卷子,确认试卷有无破损和字迹不清的情况。
刘伟正再把整个卷子看了一遍。做到心里大致有数。
其实正常情况下,老师的建议是,大概扫一眼,不需要细看。
因为万一看到自己不会的题,会影响前面正常的答题心情。
刘伟正没有这样的顾虑。正常的看过之后,便开始把试卷上的考号和姓名写好。
然后默默等待答题开始的口令。
不能动笔答题的时间,刘伟正把试卷翻到了最后一页的作文题。
先看看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待会好直接开写。一看作文题目,顿时松了口气,历史并没有改变,还是《陈伊玲的故事》。
6月7日上午9点。高考第一科,语文正式开考了。
铃声一响,刘伟正就开始做题。语文需要慢工出细活。特别是最后的作文,尤为需要时间。所以,耗时也特别长。
高考,正式开始了。所有的高考考生们,开始奋笔疾书,为自己的目标,书写着题目的答案。
9点到点30分。整整两个半小时。考生们就为了这00分而努力。
而且语文轻易不会出现满分。就算是你作文写得再优秀。老师少不得也要扣你一点卷面分数。
这就像是某种特定的规矩似的。刘伟正并不介意这些。
不过今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好像有些偏难。好在刘伟正最后的基础打得特别扎实。
就算是换了题型,换了问法,可是刘伟正还是淡定应对。
花了一个半小时,李宏昌做完了前面的题目,到了最后的作文。
979年高考的作文题是:
细续下面这篇文章,把它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要求做到:
按原文内容写一篇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不要另外编造情节,不要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如写成诗歌、读后感之类,均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