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穿越小说 > 真知军神传 > 第69章 被贬北境(六十九回)

第69章 被贬北境(六十九回)(1 / 1)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先周一统八百年,终得周末群雄并起,诸侯割据;然后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归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起义,一统天下,后来新莽篡汉,光武中兴;又两百年后传至献帝,最终分为三国。

如果推导其混乱的原因,不得不追述到桓,灵两个皇帝。自桓帝开始,宠信宦官,疏远士族;到灵帝时,虽然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藩一起辅佐,但是宦官实力已然做大。

窦武、陈藩计划削除宦官的权利,不仅计划未成,反而被中常侍曹节纠结一众宦官谋害。自此,朝堂大权已然旁落,宦官之势鼎盛至极。曹节之后,张让等人取而代之,架空灵帝,权柄朝野。此时天下尽知十常侍干政,却无人敢于谈论。

当然,这些话,只是《演义》上说的。至于真相如何,后世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并非我们所想评说的东西。

转眼之间,已是光和元年。

熹平四年洛阳事,世间更无几人知。

不管能不能接受,日子总还要继续。自洛阳西宫大火,两年的光阴,在众人不同的心思中,就这样一晃过去了。富贵的北市区,狭长的僻静小道,那座优雅宁静的府邸,斑驳的门墙,一切如常。

所不同的,只是时不时多了一些提着礼物而来的华服贵人。

自建宁年起,天下再不太平,时有天灾横行,疫病遍野,盗贼并起,民不聊生。

而至熹平五年二月,洛阳地震,房屋损坏无数,数千人伤亡。同年海水泛滥,沿海居民大量被巨浪卷入海中,不知所踪。至熹平六年,异状更甚,先有雌鸡化雄,后有六月朔(上旬),洛阳西城之处突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惹动一阵恐慌。时间再到七月初秋,又有天外飞虹现于玉堂,传来五原山脉天灾暴行,山体尽皆崩塌。

各种不祥之兆,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灵帝听说了这种情况,心中甚为不安,忙下诏问及群臣出现这些灾异的缘故。议郎蔡邕借此由头乃密奏上书,说道雌雄异化,天地巨变,皆乃因为妇人宦官干政所致。其文中密言七事,言辞恳切,字字丹心,直戳时弊要害。

灵帝看后,久叹不息。

趁着灵帝心思忧虑,步出殿外的时候,宦官曹节偷看了奏书,之后联系奏书中提到的其余几人。转眼又过了一年,新年刚过,这几人终于将蔡邕以黄老邪徒之名定罪,罪至弃市。而灵帝感其忠诚,免了死罪,将他逐出京城,流放朔方。

但他们没曾想,曹节这让蔡邕这一获罪,却无意中将密言七事由宦官自己抖出,反而引起了天下的躁动,加了社会变革的进程。自此以后,张让,段珪,蹇硕等十人狼狈为奸,世人称之“十常侍”,百姓对之无不咬牙切齿。再往后,灵帝对于张让的宠信日益加深,称呼“阿父”。“十常侍”权倾朝野,盛极一时,也因此,加了整个历史车轮的滚动。

话说蔡邕被贬出城,中常侍程璜女婿,将作大匠阳球却丝毫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在得到了程璜的同意之后,蔡邕在流放之路上没有大队士卒随护,只有四个普通军士负责押解。

蔡邕为官清廉,没有多少财务,侍从仆人散尽之后,也只需要小车两辆。坐在车上,回头看着那恢宏巍峨的京城,让人无尽感慨。

车没行几步,来到二里外的凉风亭前,车队突然停住了。

一个俊朗身影出现在车前,大喝道:“匆匆忙忙不辞而别,蔡伯喈,你这老小子太不讲人情了吧?!”

蔡邕闻言苦笑了一声,下车一抱拳,说道:“子干你说哪里话,我这是被贬流放,又不是举家游方,哪儿有面子四处招呼,偷偷摸摸地走掉便是最好了。难得你老兄弟有心,我蔡邕在此拜谢了。”

“哼,你这老家伙,还能说出这种话,倒也让人放心了不少。”卢植哼了一声,正色道,“你为了百姓社稷仗义执言,却遭宦官构陷,现在天下皆知,民间无不敬佩称赞,哪儿来的没有脸面一说?这趟去了五原也好,好生休息一下,我卢植都能咸鱼翻身,我敢保证,过不了多久,自会有人请你出山。”

蔡邕摇头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我和你不一样,你文武全才,朝廷无比器重。现在天下烽火四起,你大有用武之地。我不过一区区琴师而已,何况那件事得罪了‘贵人’,即便读得一点书,又能怎么样?罢了,不说这些,文姬,过来拜见卢叔父。”

说完,蔡邕手一招,叫了一声。蔡文姬闻言,方才从车上走了下来,来到蔡邕身旁,朝着卢植行了一个礼。

“两年不见,文姬又长大了。难怪之前就听说你蔡府虽然门可罗雀,但提亲之人却是络绎不绝。想来若是我要年轻二十岁,恐怕也会厚着脸皮掺和一脚吧~~”

“若是有叔父这般人才,文姬自是开心得很。”蔡文姬浅浅一笑,回应道。

蔡文姬此时已满十三岁,已从三年前的女童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蔡文姬的长相,虽然算不得国色天香,但也是容貌姣好,唇红齿白,面似桃花。更加上冰洁才女之名早已是洛阳人尽皆知,有了这个属性加持,使得蔡文姬多了一分冰玉才气冷美人的名头。按照汉代的习俗,女子十三岁之后便进入了婚嫁年龄,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公子哥上门提亲,只不过蔡文姬连眼光都未曾瞥上过一眼。

蔡邕转头看了一眼自己这宝贝女儿,不由得叹了口气。虽然现在看起来她似乎比以前和善了许多,但是只有他才知道,这丫头的心此刻依旧没从三年前那件事中走出来。

西宫一场大火,烧去了人世间许多东西,同样也烧掉了蔡文姬的纯真。由于那件事影响甚大,因此朝廷上下所有人都缄口不言,妄论者直接会被处以极刑。而蔡邕因为熬不过蔡文姬的反复询问,不得已透露了一些内情,谁知蔡文姬自从听说西宫大火之下,还有一人没有出来。便一下沉默不语,既无哭泣,也无悲鸣。只是从那一天之后,她性情大变,看似平和温柔了许多,但蔡邕却能明显感觉到,这丫头的心,离人越来越疏远了。

对于这件事,卢植也是知道的。毕竟蔡邕苦恼之余,两人经常喝酒谈天,总避不开这些烦恼。看到蔡文姬这样的表现,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他微微摇了摇头,从一旁取过酒水,与蔡邕共饮之后,看着车队远去的身影,也是感慨万分。

“陈到,你兄弟托付你的事,就拜托你了。”

“是,老师就此一别,也不知何日才能再见,请多保重。”一个身影向他行了一个礼,便追着车队而去。

“刘德景啊,刘德景,你小子知道自己留下了多少孽债吗?没死的话,还不赶紧滚出来!”

出了洛阳,蔡邕举家顺着官道北上。虽然是流放他乡,尽管心有不甘,但是离开这是非之地,蔡邕却也长舒了一口气。蔡文姬深知父亲天性洒脱,便每日和他抚琴唱歌,畅谈一路所见所闻,时候久了,倒也缓解了不少感伤之情。

就这样平淡地过了数日,羁押的车队毫无阻碍地离开了司隶地界。一路向北,准备穿过并州,取道雁门关。这样的走法虽说绕了些远路,但无疑是最为安全的。这些年,朔方周边,纷争不断。前有盗匪四起,后有五原天灾,真可算得上是危险重重。不管是差解的官兵,还是蔡氏家人,商议之后均决定走一个平安道,更好过冒险。

并州乃汉朝十三州部之一,辖下七郡。虽说单讲面积算不得最大,单讲经济实力也算不得最好。但是这里由于北接匈奴之地,战事频繁,因此民风彪悍,更是武勇之风极重,其战力之强绝非寻常州郡可比。因此甫一进入并州地界,一行人都能感受到与京师之地截然不同的风情。

车队一路北上,没过多少日子,便来到了并州境内的太原郡。

并州之地以雁门关为界,大体分为两大部分。关内富裕稳定,关外征战不止。太原郡乃是并州七郡之,同时也是关内统御重镇,也可以说是并州的政治钱粮中心。由于与匈奴接壤,长年战事不停,因此并州境内,少有安稳繁荣之处。因此由上党郡北上,直至太原,倒还并不觉得与司隶有着多大的差别。

太原郡周边,一马平川,土地富饶,尤其适合蓄养马匹牛羊等牲畜。一眼望去,总能看到一群又一群的马匹飞奔,这画面倒是让一直以来生活在中原内地的父女二人很是新鲜。

太原郡,乃是他们这一趟北行的第一个重镇,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中继点。蔡邕由京师配过来,需在太原办理一些进入并州的备案。行程上在这里需要耽搁上一两天。

进入太原,在馆驿安置下来,蔡邕便带着蔡文姬上了街。按理来说戴罪之人是不会享受这样的特权的,但是也不知是押解军士们对他们太过宽容,还是因为什么原因,总之两人外出并没有受到什么约束。

走在太原郡的街道上,感受着异乡的风情,蔡邕父女一直以来总有些忧虑的心情也多少舒缓了一些。他们本就是文人,心中自然有着一份对于生活的追求。即便蔡邕在朝入仕为官,实则也是屡次征兆之后的无奈之举。但终归而言,心中那份文豪的内质是不会变的。因此父女俩眼见这不同的风土人情,自然是诗兴大,一路走,一路对诗作赋,评点不停,倒是忘却了一些烦恼。

然而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出门在外,即便你不遇事,但事却会找你。更何况有些人,天生就是招事的体质。

之前已经说过,并州地界,民风彪悍。这彪悍,体现在男人身上,自然是勇武善战,刚直猛烈。但体现在女人身上,那可就是直爽洒脱,行事果敢。那一套繁文缛节的东西,在这里,不吃香。也正因为如此,越接近北境之地,女孩子的性格就越加外向傲气,悍比男儿。

像蔡文姬这般知书识体,温文尔雅的女子,在这个地方,那绝对比稀有动物还要珍稀。

蔡文姬与蔡邕走在路上,仪容端正,巧步生莲,即便开心也是笑不露齿,如同融雪的桃花一般,只带出点点的暖意。她在京师洛阳,都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冰玉才女,更何况来到这武风远胜文风之地,更是如同万紫千红之中的一缕白莲,充满了一种异样的诱惑力,让路人纷纷忍不住驻足欣赏。

对于这样的状况,蔡文姬倒是见怪不怪了,也不当做一回事。只不过她却忘了,洛阳城中大家知道你是谁,互相也都有个约束。但来到这偏外之地,可就是完全不是这样了。

果不其然,两人不过才堪堪游览了半个多时辰,便在一处闹市区被人拦了下来。

大约有那么一二十人,挡在了他们前方。看打扮,应该是这太原境内的一处富贵人家子弟。而一旁的群众看到了这架势,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很快就围了上来。

一名看起来约有二十出头的白面小子,一脸贱笑,两只苍蝇眼闪着猥琐的光芒,上下不停地打量着蔡文姬,调笑道:“哟,哪里来的俏美小娘子,竟这般与众不同,这是要去哪儿啊?”

蔡文姬冷冷地看着他,既不笑亦不怒,当然更不可能回答。她的目光平淡如水,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像看着一个极其可悲的生物一般,丝毫没有任何情绪。

相反倒是蔡邕眉头一皱,喝道:“你们是谁?为何拦我父女的去路?”

我习惯手上攒个三十回左右的空余,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写完以后可能会反复修改,所以没法快更新。这一回由于很多是铺垫过度,而且引用了一些《三国演义》的文字,就暂且和第一卷的结尾一起了。

(本章完)

(https://www.yqwxw.cc/html/109/109697/22458281.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