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河最近出现了一条兴风作浪的恶蛟,能呼风唤雨,控水断流,自封为白马河河神,要求沿岸七十三村每个月都要献出一名未经人事的少女,置于小舟之上,放入白马河中,唯有如此恶蛟才会心满意足,否则便会祸乱白马河沿岸七十三村鸡犬不宁。
村民们刚开始并不想这么屈服,于是一起出钱请了位远近闻名的除妖人,欲要将恶蛟除掉。
那一天,许多人满怀期待的站在河岸上,眼睁睁看着恶蛟将除妖人一口吞下。
并且为了以示惩戒,恶蛟发大水淹没了临岸农田,致使几乎颗粒无收,甚至还连带着淹死了不少人。
一次反抗失败,村民们心灰意冷,只能顺从恶蛟的话,每个月都送出一名少女到白马河里。
他们也想过再次反抗,但却承担不起失败的代价了,他们只是普通的村民,在这战乱不停的天下艰难生活着。
不仅要应对天灾妖邪,还要面对着官府渐重的税收。
他们没有面对失败的缓冲,就只能咬紧牙关小心翼翼逆来顺受的在夹缝中生存。
“二嫂,你也别怪我心狠,咱们是抓阄决定的,既然抓到了你家,那就只能认命,而且就算没了老大,不是还有两个孩子吗?”
石磨村,村长带人强行将瑟瑟发抖的少女抓了出来。
被他喊二嫂的妇人则是跪在地上,痛哭着不停磕头求村长放过她家的大丫头。
村长也是满脸愁容,心中不忍:“二嫂,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如果不是没得选择,我也不想看着她送死,但咱们实在是拿那恶蛟没办法啊。”
白马河方圆百里总共七十三个村子,每个月都会村长都会在月初这天聚在一起,然后抽签,运气好可能永远都抽不到自家,运气不好,可能一连好几次抽到的都是自己村子。
石墨村的运气不好不坏,在恶蛟祸乱的一年里,这还是第一次抽到他们。
供奉一个少女,换取所有人平安,还是和恶蛟对着干,最后所有人跟着一起死,这似乎并不难选择。
妇人心里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又哪里舍得自家女儿就这么羊入虎口,却也无力阻拦,只能瘫坐在原地失声哭喊着。
村子里有人面露不忍,有人满心庆幸,还有人幸灾乐祸,当可谓是人生百态一朝便见了分明。
白马河岸,恶蛟数十丈的巨大身躯隐现于河面上下,偶尔不经意间露出的真容足以让所有人心生畏惧。
就连捆绑着少女要往河里送的几名壮汉都是面色发白,双腿打颤。
一条数十丈差不多百余米长短的蛟龙在水下虎视眈眈,瞪着狰狞幽暗的眸子注视着你,若是胆子稍小一些的见了,只怕会直接吓晕过去。
少女嗓子几乎已经哭哑了,望着眼前这庞然大物,恐惧已经淹没了她的理智。
每当献祭之时,七十三村的村长都会聚在一起,亲眼看着献祭成功才会离去,避免有人徇私,从而连累所有村子。
石墨村的村民也都远远站在河岸上,望着那在白马河里呼风唤雨的恶蛟在满心惊恐的同时也满是庆幸。
献祭了二嫂家的大丫头,最起码未来一个月大家都能平安无事。
只有二嫂哭的都快晕了过去,不住的想要冲过去将大丫头救下来,只是被村长派人死死拦住。
蛟首浮出水面,偌大身躯如山峦起伏,浑身散发着浊气,仿佛就连河水都被染黑,那双充满残暴的幽冷眸子,居高临下的俯视着被放到小舟上,随时准备推下白马河的少女。
但恶蛟却忽然仰天嘶吼起来,发出来的声浪掀飞了那正在将小舟朝着河里推去的几个壮汉。
这次献祭的时间比上个月晚了半个时辰,它早已经等得不耐烦,打算直接将少女吃掉,然后还要再吃几个人作为惩罚。
望着那血盆大口,被绑在小舟上的少女直接吓晕了过去,就连远处的村民都是满脸恐惧的往后退了数步,心跳加速,不忍直视。
恶蛟狰狞着吞噬过来,恰在此时,一条白线忽然划破天际,紧接着所有人便看到那恶蛟的头颅竟然是莫名其妙的掉了下来,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余势未停的砸在岸上,在地面滑行出一段距离之后方才停下。
腥臭的鲜血洒了一地。
河岸前,所有人望着这突然发生的一幕全都是骇然的说不出话来,甚至因为发生的实在太快导致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怎么这恶蛟,突然就死了?
人们壮起胆子定睛看去,发现在地面上插着一柄木剑,再度抬头,不知何时在那已经晕过去的少女身旁忽然多了一个穿着道袍的青年。
不知道是因为修行缘故还是所有观圣卷的人都有的特性,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年,李子冀都不会衰老。
这一幕很好理解,在场的所有人立刻就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定是这位仙长过路,看见恶蛟为祸一方,于是出手将其斩杀。
“多谢仙长救命。”
石磨村的村长带头跪了下来,其他人很快也全都跟着跪下,一个个都是神情无比激动,眼看着为祸一方的恶蛟伏诛,那一直压在所有人心口的大石头也终于是消失不见。
“多谢仙长救命。”
尤其是那位二嫂,连跑带摔的飞奔到了小舟一旁,一边哭一边帮大女儿解开绳子,没有什么能够形容它现在的心情,本以为大丫头已经死定了,没想到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
一位仙师出现斩杀了恶蛟,白马河沿岸七十三村以后再也不用给恶蛟献祭,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二嫂解开了大丫头身上的绳子,抹了一把眼泪转身就想给这位救了她女儿性命的仙师再磕个头。
可一转身却发现已经瞧不见仙长的身影了,就连插在地面上的那柄木剑也随之消失。
抬头望向白马河,刚好能隐约看见道长踩踏着一根细木,渐渐消失在了浓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