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平静的慢慢过起来,在淼州待了没几天,就到了端午节。
淼州虽然靠近淼河,却是没有赛龙舟的习俗,倒是有人家包粽子,许栀早早的就打听好了,提前几天准备端午节要用到的诸如粽叶,糯米,红枣,制作豆沙用到的红豆绿豆,还有腊肉。
郑伯源是淼州的府丞,负责整个州府的典籍整理工作,工作比较清闲,手底下有几个帮着干活的差役,而郑伯源呢,虽然这些年一直从军,但是他小时候可是跟着名师读书,一般的文书校验工作做起来还是很快就能够上手的。
知府楚怀圭跟同知万景臣在府衙都有自己专门的院子,平日里郑伯源也不怎么能够见到两个人,倒是主簿冯绍礼,因为两个人工作的地方就在一个院子里面,经常能够见面。
府衙里面有专门做饭的地方,每日里提供午饭,请了一个手艺不错的厨子每日里料理这一顿午饭,郑伯源有时候中午需要加班了,就会留下来,饭菜的味道确实是不错。
跟冯绍礼待的时间长了,郑伯源很欣赏这个做事情条理分明的同僚,冯绍礼手头有很多事情,大部分都是同知万景臣负责的,也是因为 冯绍礼如此能干,万景臣到也不需要怎么经常在这边就能把淼州的很多事情处理得当。
端午节,许栀在家里新请来的厨娘的帮助下,包了好些的粽子。
大清早的,粽子煮好了,许栀对要出门的郑伯源说:“伯源哥哥,咱们是不是要给邻居们送些粽子呢?”
郑伯源想了想,说:“要送那就都送吧,让白英她们去送就好,你就不要去了。”
许栀答应着,看着白英找了三个竹编的篮子,把煮好的那些粽子各种口味的拿了一些,放好了之后,提着一个就出了门。
许栀又找了个竹篮子,在里面放了一些,说:“伯源哥哥,你带着这些去给你的同僚们分一分吧。”
郑伯源接过篮子道谢:“都是阿九想的周到。”
郑伯源提着篮子去了府衙,白英很快就回来了,她先去了楚家,回来之后提着又去了万家,最后才提着篮子要去冯家。
许栀正好没事,笑着说:“白英姐姐,我陪你去冯家吧。”
红姑听到许栀的话,洗了洗手,说:“姑娘换一身衣裳再去吧。”
“不用,冯家嫂子不会因为我没有换衣裳就怪罪我的,红姑,咱们一起吧。”
两家的大门口挨着的,一行三人 出了门之后,去冯家的大门口敲了敲,就听到里面有个甜甜的嗓音问道:“是谁呀?”
白英自然是知道这是冯家的二姑娘,叫做苗姐儿的,笑着回道:“是苗姐儿吗?我们是你隔壁郑家的,给你们家送粽子呢。”
大门从里面被打开,许栀就看到一个圆脸的小姑娘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站在门口盯着自己看呢。
许栀很喜欢小孩子,特别是这种长得可爱的,看小姑娘一直不眨眼睛的盯着自己看,笑着问道:“你是这家的孩子吗?”
小姑娘赶紧点头,说:“我是我爹娘的二姑娘,这位夫人好,且请家来略坐一坐。”
小姑娘小大人似的请许栀进来,许栀笑着从自己随身带着的荷包里面掏出两块松子糖,说:“这个是送给你的,谢谢你请我们来你家里坐一坐。”
平氏已经听到动静从后面过来了,看到大门口站着的许栀,赶紧笑着招呼她:“原来是郑夫人呀,请进请进。”
这个院子跟许栀住的院子是一样的格局,前面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梧桐树,已经有碗口粗细了,树下放着一个石桌,几个石凳,平氏没有让许栀坐在石凳上,而是从屋里拿出几个马扎,说:“坐这个石凳有些凉了,咱们坐这个。”
许栀谢过之后,就看到从东侧月亮门过来一个提着水壶,端着茶盘的十来岁的小姑娘,估计是冯家的大姑娘。
平氏接过那姑娘手里的东西,说:“禾姐儿,你带着妹妹去后面玩去。”
谁知道方才开门的那小姑娘竟然不去,扭着身子对平氏说:“娘,我不要去后面,我要在这里看仙女姐姐。”
众人听了苗姐儿的话,不由得都笑了起来,许栀笑着拉过苗姐儿,对平氏说:“好嫂子,就为了咱们苗姐儿这一句仙女姐姐,你也得遂了这姑娘都心愿不是?”
平氏有心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许栀面前表现的好一些,最起码表现的能够明礼。
禾姐儿第一次见到许栀这样的人,人很温和,却又看起来不像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些热闹一般,而是带着一种感觉距离自己很远,需要仰望的东西。
白英对平氏说:“冯夫人,咱们是邻居,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姑娘呀,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能跟夫人这样的人认识也算是幸运,日后咱们少不了要常来常往的,就让两位姑娘在这里好好的玩耍一番吧。”
苗姐儿听了白英的话使劲点头,许栀拿了一个粽子塞到苗姐儿的手里,说:“给,这个是我帮着一起包的,我尝过了,味道很好,你也尝一尝好不好吃。”
苗姐儿没有马上接过来,而是站在许栀的跟前,很认真的行了一个福礼,道过谢之后才把粽子接过来。
许栀见了不由的暗暗点头,对正在给自己倒茶水的平氏说:“冯嫂子,你看,你们家苗姐儿小小年纪就如此知礼,真是难得。”
平氏坐下来,笑着说:“哪里哪里,我们都是从庄里走出来的,这些都是出来之后才跟着人学的,哪里懂什么礼道啊,来,这是我自己采了老家的野茶树炒出来的茶叶,还请郑夫人尝一尝味道怎么样。”
许栀看着白色瓷碗里面澄碧的茶汤,端起来就闻到一股沁入心脾的茶香,轻轻的抿了一口,直觉得入口稍苦,却又回甘,仔细一品,直觉得唇齿生香,不由得接着又喝了一口。
许栀放下茶盏,对着平氏竖了竖大拇指,说:“冯嫂子,你这茶味道实在是好。”
平氏一脸的笑意,说:“郑夫人喝着好,待会我给你包上一些你带回家慢慢喝。”
许栀不由得对平氏起了亲近之意,笑着说:“冯嫂子,咱们日后可是要做邻居的人呢,不用称呼我夫人,我娘家行九,你喊我小九就行。”
平氏连连摆手,说:“这哪里能成呢,我喊你妹子吧。”
许栀笑着喊了一声冯嫂子,这才慢慢的开始询问一些淼州城里的事情。
许栀在冯家一直待到正午时分,原本在后院睡觉的冯家的三姑娘穗姐儿醒了之后被一个丫鬟抱着来了前院,看到平氏,穗姐儿长着手就要自己的娘亲抱着,平氏抱着穗姐儿,对许栀说:“妹子,咱们淼州,其实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长出来的庄稼也好,只是遇上雨水多的年头,那淼河容易发大水,淼河只要不发水了,这一年就能攒下很多收成。”
现在已经到了收麦子的时候了,还不是雨季,把麦子收好了之后,地里种下玉米,再就是一些红薯,大豆,高粱这些庄稼。
看着梧桐树荫外明亮的阳光,许栀点了点头,说:“‘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今年芒种在四月,地里的麦子熟的早,这几天太阳好了,收了趁着大太阳,晒个几天也就能够收仓里了。”
平氏怀里的穗姐儿很是好奇放在石桌上的那个篮子,伸着胳膊要去拿,平氏赶紧抱着她往石桌前挪了挪,待到穗姐儿看清楚了篮子里面放着的东西,一边已经在白英的帮助下解开一层粽叶准备吃粽子的苗姐儿赶紧把自己手里的粽子凑到穗姐儿脸前,先让穗姐儿吃了一口,穗姐儿这才不闹了。
平氏用手轻轻的捋着穗姐儿的脊梁,笑着说:“我听我们家孩子爹说九妹妹跟郑大人都是京里大户人家出来的,难得九妹妹竟然还知道农时呢。”
许栀笑了笑,她自幼随着父母在河西,没少跟着去地里干活,这些农事农谚她知道的还真是不少。
许栀很喜欢活泼爱说话的苗姐儿,拉着苗姐儿坐在自己的身边,笑着对平氏说:“冯嫂子,第一次见到咱们这三朵金花,按理应该给见面礼的,来的匆忙,没有准备,明日里我请你们过去吃中饭吧,来的时候带了些海边的干货,咱们泡发了做来吃。”
平氏客气了几句就应下来,平氏自幼在村里长大,邻里之间都是你有好吃的给我一点,我有好吃的给你一些,对于城里那些吃顿饭还要专门下帖子的做法适应的不是很好,笑着对许栀说:“明日里我给你做些青团尝一尝吧,虽然这个时候那艾草已经老了,可清明时候我采了一些嫩的,晒干了之后做成了艾草粉,用那个做了味道也是极好。”
青团是南方人爱吃的一种小食品,许栀自然是吃过的,想到那清甜的艾草糯米香味,许栀竟然感觉的有些馋了,赶紧点头应下。
看时候不早了,许栀告辞回家,平氏带着家里的三个姑娘送到大门口,苗姐儿依依不舍的跟许栀再见,看的众人好笑不已。
送走了许栀,平氏带着回到前院 ,禾姐儿嗔怪的对苗姐儿说:“苗姐儿,第一次见面,你有些失礼了。”
平氏没有说话,一边收拾着石桌上的茶盏,一边笑着看着禾姐儿教育妹妹。
苗姐儿摇了摇头,双丫髻上面拴着的绸带随着她摇头一晃一晃的,她可不接受姐姐的批评,撅着嘴巴说:“大姐姐,我没有失礼,郑夫人长的那么好看,我喜欢还来不及呢,哪里还会对她失礼呢?好姐姐,咱们先吃个粽子好不好?我方才吃的那个是腊肉的,味道实在是好,白英姨姨说还有红豆沙绿豆沙的,那豆沙是白英姨姨她们用从京城带过来的霜糖做的,非常好吃。”
平氏知道自己的二闺女这是在转移话题,不想让大姐姐继续教育自己,把茶盏洗好了之后,拉过两个女儿,语重心长的说:“禾姐儿,苗姐儿,你们今日做的都很好,咱们禾姐儿懂礼数,见到客人有理有节,阿娘觉得禾姐儿做的很好。”
苗姐儿赶紧拉着阿娘的手,说:“阿娘阿娘,那我呢?那我呢?”
平氏用右手的食指点了点苗姐儿的鼻子,说:“咱们苗姐儿也很好啊,郑夫人第一次来,苗姐儿照顾的很周到,让客人开开心心的回家,阿娘谢谢你们帮着阿娘招待客人。”
苗姐儿被自己的阿娘表扬,眼睛更加明亮,抿着嘴乐呵呵的,嘴角两侧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那一双大眼睛,眯成了两弯月牙。
禾姐儿看苗姐儿笑得得意,赶紧给泼了一瓢冷水:“做的好下次要做的更好才是,可万万不要骄傲了。”
苗姐儿想到方才自己见到的仙女一般的郑夫人笑着点头说:“那是自然,下次郑夫人再来,我一定伺候的更周到才是。”
许栀回到自己的院子里,看看快要正午了,白英去厨房安排 午膳,红姑石榴跟许栀就坐在房间里,端午节外面的阳光已经很晒了,许栀方才出去走了这一遭,乍一进了屋里,竟然觉得眼前满是金星。
待到眼前清明了,许栀坐下喝了两口花果茶,舒了口气,对红姑说:“真没想到现在这么热了,这一出去还觉得有些不适应了。”
“这会子正是收麦子的时候呢,太阳越是晒了,那麦粒晒的越是干燥,这几天这样的大太阳,倒是让人心里踏实。”红姑笑着应道。
石榴跟着许栀去了很多地方, 自然是 知道麦子是怎么收的,顶着这么大的太阳在地里干活,想想也是让人心里打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