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后,招贤令如期举行了。
魏王王城之内,好像从来没有过那么多读书人聚集过,开考那日学子如云,青衿如云。
这些时日,魏国的王城内的学习风气好像都被这些带着愿景和希望的学子带着变好了。
茶楼里,客栈内,酒馆中,书店门口,经常有学子们就不同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辩上一辩,因为学生们争论起来言辞激烈,极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那些不识文墨的人也听得有滋有味,上前问他们,才知道,他们是为了招贤令中的“策论”一科做练习呢。
在被设置成为考院的门口,络绎不绝都是来参加魏国招贤令的考生。
大家依次检查身份凭证进入,然后在广场上听训。
“今年报名参与招贤令者四百二十人,现到三百八十二人,时辰已到,其他还未到者,一律视为放弃考试。本次考试分两场,上午一场主考策论,下午一场主考各类学识。现在,请各位考生二十人一组,进入考房,进行考试,时间一个时辰。出现作弊情况者,一经发现,取消考试资格。”
考官在上面宣布考试的规则,待交代完毕后。便让各个考房的考官分出组来,将他们带到对应的考场去考试。
宣汉抽空来视察了一下,在考场内大都走了一圈,好不容易劝自己忍住不打开他的金手指,就地查看各位学子的能力情况,以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
待到初试结束后,上次招贤令选召出来的官员,经过培训,已经知道了宣汉的评选标准,便从这将近四百人里选出了一百人,再进行培训,之后再进行复试,但是复试便要等到明年春天了。
没有考上的学子们有些只是来参与一番,没考上便走了,也有那些还想围观下复试的,便留了下来;还有没有考上便自怨自艾,自我怀疑的,那当然会有考不上谩骂魏国考试和评选规则的了,这些人自然骂骂咧咧好几天,再没有学子的儒雅端庄。
半月后,是吴国南池书院招生的日子,他们赶点路,也许还能试试南池书院。
*
吴国。
南池书院坐落在吴国的王城城郊,此时秋意正浓,南方临海的这个国家,收到旱灾的影响并不严重,山上的枫叶金红之色交相辉映,层层浸染,山间白色的溪流涓涓流淌,有山岚将半山腰的书院掩藏。
马车停在山下,南池山只修了阶梯,并没有刻意供车行的道路,宣煜先从马车上下来,然后孙歌青也跟着下来了,两人对视一眼,然后并肩走向阶梯,周围还有不少学子打扮的人。
书院里,代不群正同几位南池书院的先生争论,“代先生,我敬你是大儒,既然你是被山长请来书院的,那就请你也遵循书院的规矩吧。”
“南池书院本就是学子们追求治学最高的地方,原先你们也认同了魏国的招贤令的取士方法有可取之处,又为何不愿意也在南池书院的招考之中做点有新意的尝试呢?”
原来这几位先生们,正在为了这次南池学院的招生的方式和规则进行探讨,代不群在三年前魏国第一次搞招贤令的时候,就曾经发初过对招贤令极为看好的言论,也基本能说到了科举取士的一些好处,就是相对的公平和机会。
吴国比魏国学风更甚,但是又是个世家林立的地方,官僚的选取虽然被他们玩出不少花样,但是还是缺乏了广泛性,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圈子里面的选拔,圈子之外的寒门,基本没有参与的资格,没有公平可言。
但是吴国的平民子弟也不是绝对没有机会,他们跨越阶级的确是还有一条道路的,那就是进入南池书院,拜入大儒的门下,结交世家贵族子弟,将来被推举、保送,或者是给家世优越的同学当门客,再间接入朝堂都是可以的。
这就可想而知南池书院的开山门招生的考试有多么重要了,因为口碑和学术经典的传承,再加上南池书院有百年的历史,更是让其他国家的学子也慕名而来,不乏他国的贵族世家,这吴国平民子弟也就更是艰难了。
先生们还在争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代不群,剩下的先生都反对去学魏国的招贤令,一来是不想学,而来是排斥未知的改变,三来就是南池书院代表新派的代不群和旧派先生之间的矛盾了。
“今年的选拔,南池书院也说不论学生的身份呢,都可以参加。”宣煜说道。
“话虽如此,就算是能进南池书院也只是成为普通的弟子罢了,重要的是能成为每位先生的亲传弟子,这才是真的半步踏进仕途。”孙歌青没在书院待过,她的哥哥却待过,拜在了只收王族作亲传的柳山长门下。
想到这,她又补充道“也有极为坚持自己的先生呢,百里先生就是向来只看弟子家底,是收商贾家的子弟的,章由章先生的两位子侄,就是靠着钱,拜在他门下。”
宣煜点点头,和孙歌青上到了一个平台之上,平台宽广,此时也聚满了人,宣煜粗略一数,有五六百人之多,再加上还没上到平台的那些,似乎有八百人左右。
平台还有有一处白石搭建的高台,上面有个穿着白领黄衫、头戴黑帽的人说道:“今年开山,南池书院招生一百二十人,今年参于山门考试的人较以往多出许多,书院今年新增一个环节,进行初次筛选之用!”
这话一出,平台上便喧哗了起来,众人对此反应不一,大部分的人都是对加考试这种事紧张和拒绝的。
而这个在真正考核之前的加试,是山长在综合了代不群和其他先生的说法,选取的一个比较折中的方式。
“接下来,我念题目,大家右手边的桌上,自有足够的纸张和笔取用,将各题的题目记在纸上,要求完全正确的前三百名进入山门待选。”那名高台上的人又说,这便是这个加试的章程了。
宣煜顺着看过去,不经感叹,这个南池书院倒是真的财大气粗,平台的右侧的确死摆满了长桌,上面堆叠着纸张,还有好几个装满笔的大陶罐,中间有一个大鼎似的容器,里面盛满了墨。
他去取了孙歌青和他的纸笔,孙歌青取来了墨,这样的事情,又是少年人,又是盛事,不参与一下怎么行呢?此刻平台上人也快站满了,后面来的,都被阻挡在山门之外了。
白领黄衣的那个估摸着下方的学生们都准备好了笔墨,都坐在地上了准备了,席地而坐在吴国并不粗鲁,反而是高雅言会所流行的行为。
“第一题,《蒹葭苍苍》: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才听完题目,周围便爆发出了一阵喧闹。
“什么?这是叫我做什么?”这是不明白情况的。
“再说一遍,没听全呢!”这是没听完整题目的。
“……这是算学吧,未免也太出乎意料了。”有人有些懵,但是知道考的什么。
宣煜面无表情,看了一眼听见题目蒙了的孙歌青,发现虽然下不了笔的多,但是想了一会再下笔如有神的也不是没有,然后开始算起来。
此题是《九章算术》内勾股类的原题,当下的学子只做仕途经济,品读经典,可以说,这里的人除非有兴趣的,也就是博览群书的能做出来了,这里的老南池书院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是有些本事的,也绝对能选出三百人。
而宣煜,也能做出来,但是他二者皆不是,因为他做过原题,而几乎每个魏国的学生都做过这题,因为这题就在学堂的数算课本里。
“好的,诸位看样子都完成了,那我就念第二题了……”
“且慢!”有人喊道。
“哪里完成了,我分明是写不出来!”有人自暴自弃,很是恼怒。
“再等下,我马上可以算出来!”
白领黄衣的读题者却不管,“本来就是取完全正确的前三百名,要是都等你们,你们岂不是个个都是前三百了。”